【校園清流】 靜思語教學入門

      ◎文/楊倩蓉
      
      方便有多門、對機即妙法,
      欲掌握靜思語教學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且看過來人怎麼做?

      靜思語教學的入門方法與技巧究竟為何?
      
      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慈濟教師聯誼會從去年起,將這幾年來在各校園
      推廣靜思語教學所獲得的具體成果,於全省巡迴展出,讓民眾一睹為
      快。其中包括預計在九二八教師節當天,於台北汐止聯絡處展開為期
      兩個多月的靜思語教學成果展。 

      不僅如此,去年七月及今年八月,教聯會老師受邀至美加及馬來西亞
      做靜思語教學分享時,隨行的老師都帶著一大箱自己平日從事靜思語
      教學的法寶,及學生的作品成果,讓參與民眾除了聆聽之外,還可以
      當場觀摩學習。

      為了加強民眾進一步學習靜思語的動機,本文將根據實際從事靜思語
      教學老師的經驗之談,提供一些入門方法,以及不同老師是如何因地
      制宜、活用教材,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電線教育
      電話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對北市博愛國小吳
      秀英老師來說,它還具有教化的功能哦!

      吳老師每逢擔任新班導,總在未開學前便一一打電話給學生家長,進
      行「電線教育」;除了主動寒暄外,也藉此概略了解孩子的性格,供
      日後教育參考。接到電話的家長們則多感到驚喜,覺得自己的孩子受
      到重視,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

      開學後,她每週打一到二次電話與家長溝通,不僅讓家長了解孩子的
      學習情形,也透過家長了解學生的家庭概況,還能增進家長與老師之
      間的情誼。到後來,她與許多家長成了知心好友,甚至還有人自願擔
      任義工媽媽,來照顧班上的學生。
靜思家庭聯絡簿
      小明的家長從孩子手中接過家庭聯絡簿,正要習以為常地在簽名欄上
      簽名後就還給孩子時,不經意一看,才發現這學期的家庭聯絡簿大不
      相同哦!除了固定的注意事項、讀書心得外,竟然還有「幫忙做家事
      」一欄及「每日一句靜思語」。

      有的家長起初對於類似勵志格言的靜思語不以為意,漸漸才發現這些
      平實的字句,其實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有時連自己都相當受用。不過
      ,最令家長意外的,大概是孩子除了念書之外,還會主動幫忙做家事
      了呢!

      不要小看家庭聯絡簿的力量哦!它可是常常扮演著老師、家長與學生
      間的溝通橋樑。老師每日將一句靜思語抄在黑板上,配合小故事來加
      深學生的理解印象,學生回家後,再將這些故事轉述給家人聽,並應
      用到生活瑣事上,有時看了孩子的表現,連大人都覺得汗顏呢!
居家關懷
      
      居家關懷可說是最直接打動學生心靈層面的了!

      對於平日單純念書的孩子來說,若只是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靜思語
      的小故事,教導大家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是很難體會其中意義的
      。「與其說再多的道理,不如帶著孩子親自走一遭,去親身感受來得
      具體。」就像大多數教導靜思語的老師一樣,北市社子國小李秀蘭老
      師也是這麼認為,所以她利用假日帶著學生走訪教養院,為院內孩童
      服務,從做中學。

      大多數學生剛開始難免會有害怕的反應,因為平日生活中少有這樣的
      經驗,但是久而久之,也漸漸在行動中體會到人生的另一面,與靜思
      語告訴大家要惜福的意義了。
靜思語遊戲
      所謂「方便有多門」、「對機即妙法」,許多老師在掌握前述靜思語
      教學的基本方法與技巧,逐漸有心得後,也開始因地置宜,發展出自
      己的一套靜思語教學方法。

      「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啊……」咦!這曲調似乎是當年流行一時
      的連續劇主題曲,但歌詞卻換上了靜思語……這是李秀蘭老師的創作
      發明──舊曲新詞。不論是童謠、古詩吟唱或是流行歌曲,李老師都
      有辦法將它換上適合的靜思語,讓學生唱得不亦樂乎。

      此外,還有學生們琅琅上口的「靜思語數來寶」,用桌上的立可白來
      打拍子;「靜思語尋寶」是找出靜思語當中有植物、裝飾品、顏色等
      方句子,大家分組腦力激盪。在遊戲中閱讀靜思語,也是一個教學的
      好方法。
「相關課程」
      當靜思語教學碰上大學生時,該怎麼教呢?

      大學生思想已趨成熟,欲重新教導生活教育,很容易讓他們直覺地以
      為老師又在「說教」了!

      任教於台南成功大學生物系的陳世輝教授,就大學生較常遇到的困擾
      ,選取幾則適當的靜思語,利用自己所開的幾門生物課,寫在「相關
      課程」內容的投影片空白部位,解釋時點到為止,讓學生自己去體會
      。

      不過,您大概沒想到所謂的「相關課程」內容,竟然是介紹各種生物
      結構。比方在介紹愛滋病毒構造時,陳教授在旁寫上「談長情──覺
      悟的情,說大愛──解脫的愛」,用來勉勵學生若要修讀「愛情學分
      」,先讀一讀上人的話,預做心理建設。

      剛開始實施時,陳教授有些不太好意思,現在他可是欲罷不能了!
優點轟炸
      
      從靜思語教學衍生出來的,還有老師鼓勵學生做的美勞作品:靜思語
      好話卡、靜思語書籤……等,一張張由學生自製的卡片,都是送同學
      生日禮物的最佳選擇,既環保又有意義。

      「感恩卡•優點轟炸」則是北市敦化國小李美金老師鼓勵學生找出班
      上同學的優點,書寫於卡片上,再送給對方,既可增進同學的情誼,
      又能讓孩子學習看待別人美善的一面。

      其它諸如義賣活動、街頭勸募、愛心撲滿等,也是靜思語教學關懷社
      會的一面,讓學生能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去幫助別人。
親手灌溉「靜思田」
      其實,靜思語教學並非真的是一門「學科」,而是啟發老師去正視自
      己對教育所擔負的責任,並不僅是教書而已。

      靜思語給了老師一畦田,灌溉澆水的事還是得自己來,至於要有好的
      收成,方法與技巧則是關鍵所在。

靜思語小花絮
      ◎整理/楊倩蓉

      ●「老師!我們的掃地區樹上又被掛了一頭死貓了!」「好!升完旗
      後,去拿鏟子,我們去把牠埋了!」「老師!我已把牠埋了,而且埋
      得好深哦!」服務熱心的官錫門,只要看到校園內有髒的地方,都會
      自動去清除!校長誇他,他卻只是說:「我是慈濟人啊!慈濟人應該
      如此!」

      ●為了接受靜思語滋潤的邱煜晢,五年級下學期從附近學校轉入,家
      長眼見著他行為的改變,覺得好高興哦!收衣服、拖地板,樣樣來,
      再也不跟姊姊計較。

      ●畢業典禮上,邱太太激動地流著淚水,在眾目睽睽之下叫著:「老
      師,太謝謝您了,您救了我的孩子!」別人以莫名其妙的眼光望著她
      ,她依然重複著那一句……

      ●好動又喜歡惡作劇的黃重信,畢業前夕竟然遞給老師一張紙條,上
      面寫著:「老師,感恩您每月替我繳營養午餐費!」老師告訴他別把
      這件小事掛在心上,他反倒回答:「可是師公說:『人生多一分感恩
      ,就多一分美化啊!』」

      ●富有菩薩心腸的陳映璇人緣很好,二、三歲時曾到精舍尋根,她說
      精舍師父曾泡「米仔扶」餵過她,至今讓她以此為懷,以此為榮。「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是映璇與媽媽的口頭禪
      。小菩薩到屏東分會拜見上人,或慈濟文化中心的師兄姊蒞臨屏東時
      ,映璇的媽媽都會義不容辭地負責接送,並全程參與,她說:「孩子
      是慈濟人,我也是慈濟人哪!」

靜思語大花絮
      同學甲:

      「前腳走,後腳放」是我印象極深的一句話。尤其前一陣子張同學(
      成大女學生,於宿舍浴室自縊)太「執著」了,不知道要怎麼「放」
      ,「障」在前面,就走不過,也逃不開,最後選擇了自殺。我有一個
      很深的感觸是: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學著怎麼「放手」;要知道「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再怎麼執著,到最後仍是一場空……

      同學乙:

      生命是一段段不同的歷程所組成的,每個階段都有它的困擾與痛苦,
      相對地,也有它的快樂與美好。但不論是痛苦或美好的,終究會過去
      ,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所謂「前腳走,後腳放」,許多事該
      放就得放,強求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

      生命中要經歷的過程很多,放掉過去的煩惱,才能使未來走得更輕鬆
      自在。布袋和尚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這是自己經歷許多事,也看了很多別人的故事後的小感想。

      同學丙:

      「談長情──覺悟的情,說大愛──解脫的愛」。情愛並不容易了解
      ,一般人也不易達到真情真愛的境界,唯有在情愛中找到覺悟及解脫
      ,才能活得快樂、真正感覺到愛的存在。

      像這次同學的自殺事件,讓大家都覺得很遺憾。因為她感覺不到愛,
      所以選擇死亡。但我想其實不是沒有人愛她,她的父母、同學……等
      ,應該都愛她,不希望她痛苦,希望她能活得快樂,這就是愛呀!愛
      又何必要強求某一種形式呢?

      同學丁:

      「生別人的氣,等於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曾經我把車子借
      給別人使用,他將車弄壞了,又不承認自己的過失,認為車子本來就
      是壞的。

      我為了修車,花了超過半個月的生活費,很生氣,心情也壞了好一陣
      子。後來老師介紹了這句靜思語,我就比較釋懷了──何必為了他的
      過失、賴皮,而使自己不Happy!反正我學了一次經驗,而他什麼都
      沒得到!

      (資料提供/成功大學陳世輝教授)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