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 兩個女人的愛

       ◎ 文/慈玫
德蕾莎「媽媽」
清苦質樸為本色
      她靜靜地躺在玻璃匣內,像個不起眼的老婦人,臉上的皺紋如生前般
      刻畫成摺,聽說她那骨突粗糙的雙手十分有力,長年服侍窮人,懷抱
      棄嬰和病童,清洗痲瘋和愛滋病人的手,在八十七歲的高齡獲得安息
      。

      人們靜靜地排隊進入這個小房間,繞著簡單的靈襯,瞻仰她最後的遺
      容,一如子女環繞著老母親一樣,哀傷但敬愛情深。許多人經歷風霜
      勞苦,衣著灰黯,他們不必為弔唁刻意修飾自己,因為清苦質樸是「
      德蕾莎媽媽」信守的本色。
黛安娜「公主」
美善冠冕塑形象
      在地球的另一端,舉世聞名的黛安娜王妃也受到流水般人潮的哀悼禮
      敬,這位集美麗榮華於一身的女性,也享有慈善家的美譽。而慈善於
      她,彷彿另一座冠冕,加在她封建貴族的冠冕上,炫麗地令人迷惑:
      為何在國際媒體的報導上,她的愛比起德蕾莎修女的愛,被放大了千
      百倍?

      透過電視螢光幕,我們彷彿嗅到那鐘聲不輟的倫敦市,人們陷入無可
      抑止的茫然的傷悲的氣息。一路迤邐的鮮花和人群,連到冠蓋雲集的
      西敏寺。人們遙望黛安娜的靈柩被送進教堂,一如遙想她生前揉合神
      聖與世俗的丰采一樣,雖遙不可及,其形象卻又真實地被塑造成美善
      的象徵。

      那個週末的午後,我也不由自主地成為全球億萬個觀眾之一,觀看黛
      安娜「最後的旅程」,看完之後,發現自己竟也生出點點滴滴的惆悵
      ,為她一生無緣獲得真愛而惋惜,為她在人世間的驚鴻一瞥而感到造
      化弄人。

      也許,我們都被電視聲光色的力量愚弄了,其實我們是為「王子與公
      主婚姻破碎、公主蒙難」而覺得不堪,我們是為失去一個可寄情名利
      幻想的對象,一個可觀賞美色的目標,而覺得空虛悵惘。
修女之愛長存
王妃之愛已矣
      王妃已矣,即使她仍在世,地球也照常轉動,全世界有無數個生命等
      待關懷,無盡的人世悲歡從太古之初就已不斷上演,總有一天,我們
      會忘記黛安娜。

      然而,德蕾莎修女則不容易被忘記,因為她創辦的「仁愛修女會」傳
      承她的精神,依舊深入貧苦,傳遞愛的訊息。她仍活著,透過她跋涉
      過的足跡予世人的啟示。

      看德蕾莎修女與黛安娜王妃,兩人皆具愛的形象,也碰巧相知相惜,
      但修女之愛純潔無瑕,如她那白布藍邊的一襲衣著,向大地無垠地擴
      展。而王妃之愛總被加以包裝呈現,如她跟著時尚變換的衣著一樣,
      世人看不到真實清朗的她;未能開發平衡的聖潔,她將自己暴露在危
      險中,終至一個踉蹌而倒地不起。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