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愛,不該鎖在保險箱
「珍情畫意,擁抱蒼生」拍賣因緣

       ◎文/黃秀花

      黃金珠寶的價值,在於它的光澤;名人書畫的珍貴,在於它的美雅。
      所以擁有的人,無不自珍自賞。

      慈友會(由企業家夫人組成,宗旨是「以慈濟精神會友」)與慈濟榮
      譽董事聯誼會這次聯合企業家聯誼會,再度共同發起的「珍情畫意,
      擁抱蒼生」捐贈珠寶書畫義賣活動,承十方善士大德,海內外的收藏
      家、藝術家、藝術工作者熱烈響應,喜捨珍藏最愛,參與慈濟志業的
      建設。匯愛心為巨流,一股強大的信心力量,推動慈濟朝向志業的既
      定目標,諸如:大林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每一項工作的開
      展,都是一分大愛的呈現,只為人傷我痛,不忍眾生苦;故願擁抱蒼
      生,付出關懷。捐者難捨能捨,因其心中充滿了愛,能捨必能得,得
      到清淨和快樂。捐贈者有情,義購者有愛,愛心前後輝映,譜成人間
      至善至美的樂章。
      
      感謝十方善士大德,和所有收藏家、藝術家、藝術工作者的愛心捐贈
      。珠寶名畫有價可誌,喜捨愛心不能計量,並要感謝蘇富比公司的義
      務鑑定,與各愛心單位的贊助印製珠寶拍賣品目錄。更要感謝各地善
      心人士的踴躍義賣,在愛心的潤澤下,煥發一種高貴的人品氣質,成
      就如此殊勝的因緣。
                                               釋證嚴

      三個女人的閒聊對話,促成這次「珍情畫意、擁抱蒼生」的拍賣會。

      兩年前的一次聚會中,李佳穎提到舉辦古董錶義賣的構想,獲得慈引
      、林臣英的認同。討論中,三人靈機一動:如果再加上珠寶、字畫及
      古董,不就更完美了嗎?

      初步達成共識後,素來對珠寶頗有研究的慈引,便找來經營寒舍開發
      公司的好友蔡辰洋商討此事。已是拍賣會上老將的他,一聽說是為了
      籌募慈濟醫療建設基金,二話不說,馬上應允襄贊、承辦這次活動。

      一次花蓮慈濟志業體參訪後,蔡辰洋震懾於親眼所見的景象,率先捐
      出收藏多年的翡翠觀音;這件稀世珍寶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展過,也
      令曾有人想購置收藏,但他都不曾點頭,如今竟肯割愛捐給慈濟拍賣
      ,令李佳穎等三人既驚訝又敬佩。
拋磚引玉齊募心
      繼蔡辰洋拋磚引玉的舉動之後,慈引也捐了保險箱內的所有珠寶。

      當年要到加拿大之前,慈引曾請祕書幫她開了個保險箱,珍藏這些寶
      物。為了贊助這次的拍賣會,她打算把珠寶取出;去開鎖時卻驚訝地
      發現:「保險箱號碼和我的委員號竟然一模一樣!」她說:「我收藏
      的這些珠寶,好像都是為捐助這場拍賣會做準備。」

      「這些東西真的都要捐嗎?」當慈引將收藏的珍物,展現在李佳穎和
      林臣英面前時,兩人幾乎同時睜亮了眼,她們想:這些珠寶都那麼名
      貴,而且要收集色澤、重量相同的寶石,很不容易啊!又配成一套,
      更是困難!兩人在歎為觀止之時,也感動於她有那麼大的願力,而當
      場流下淚來。

      李佳穎為使大家的愛心更盡善盡美,在徵得所有捐贈者的同意下,請
      設計師將珠寶重新設計,更加襯托它們的附加價值;而所有的設計費
      用,她一概自行吸收,可謂默默奉獻的幕後功臣。

      身為服裝設計師,林臣英對美的感知力特別強,除了捐珠寶、字畫外
      ,她也參與義賣品目錄的編排、設計,從過程中她感受到:「各行各
      業都不乏富有愛心的人,像這次寒舍就大力幫忙,貢獻專才。」
呼朋引伴同布施
      在募件、收件的過程中,也不乏感人的事蹟。如新加坡郭玉琴早年與
      先生胼手胝足創業,當事業有成後,卻發現罹患血癌,經骨髓移植才
      得重生;經歷過生死關頭的磨難後,她覺得身外物並非必需,於是將
      先生送給她僅有的鑽石捐出。

      因經營佛心文化藝術館,何登耀與林庭君夫婦結識了許多書畫家,當
      聽聞慈濟要籌募醫療建設基金,這些書畫家即爽快地捐字畫響應。「
      有些畫家生活並不富裕,卻捨得布施,真是令人感動!」林庭君說。

      旅居西雅圖的高明善,也因早年曾經營書畫買賣,收藏了不少名家的
      字畫,這次他不但提供所屬建泰藝術廣場,作為字畫收件處,並慨然
      捐出包括于右任、楊三郎等人的字畫。

      「其實付出比擁有更快樂!因為擁有會產生貪念,欲求不滿就想收藏
      更多,捨了反而輕鬆自在;欲望減低了,心胸就會變得更開朗。」高
      明善心有所感地說。

      義務擔任字畫整理工作的畫家李少堂,多年來對慈濟的護持總是不遺
      餘力,這次由他負責字畫整理,自是得心應手;此外,行善不落人後
      的他,不但布施自己的作品供拍賣,也將所珍藏的楊善深畫作捨出。

      早年喜歡趕時髦的文素珍,曾是珠寶愛用者,踏入慈濟後,整個心念
      轉變,不再認為珠寶能襯托她的氣質,而將保險箱的珠寶捐出。她表
      示:「愛不該鎖在保險箱裡,女人的魅力並不是靠珠寶的光彩來彰顯
      ,而是來自本身所散發的光和熱。」

      她並藉著赴美探親的機會,將義賣訊息傳達給舊金山的陳鶴松。一聽
      說此事,陳鶴松立刻捐出珍藏的溥心畬、沈耀初等名家畫作。

      何創時基金會創始人,目前旅居加拿大的何國慶,承襲父親對字畫的
      摯愛,這次也捐贈了郭柏川、陳建中等人的作品。
難捨能捨富中富
      每次活動都可接引各方有緣人。如陳金發與鄒淑英夫婦及江子超,便
      因三年前「珍情畫意、擁抱蒼生」的購畫因緣,而踏入慈濟、貢獻所
      長。

      這次,陳金發夫婦除了發心捐贈顏水龍、余承堯等人的作品外,鄒淑
      英也向其兄鄒清松募集到楊三郎、林風眠等名家畫作,「與其將畫存
      在儲藏室裡,不如讓它發揮救人的功能!」鄒淑英說。而江子超也打
      算邀集親朋好友共襄「義」舉,前來義買。

      致力於推動拍賣會的榮董聯誼會和慈友會成員,也「難捨能捨」地捐
      出珍愛,如葉樹姍、孫若男和陳珀玲等人既捐字畫又捐珠寶,孫若男
      的先生吳東賢也捨出古董和名畫,實是「富中之富」的例證。

      此外,一些名家、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如楚戈、奚淞、朱銘、蔣勳
      、席慕蓉、王俠軍、楊惠珊等,也都慨然捐贈作品;協助承辦的蘇富
      比和寒舍開發公司,則分別義務擔任鑑定、收件、目錄製作等工作。
好事不能少了我
      雖然,這次募件過程並未擴大宣傳,仍造成捐贈的熱潮,因為聞訊者
      莫不本著「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的想法,爭取為醫療建設盡一分心
      力的機會。

      不過,捐者肯捨,「真」情固然可貴,還需有買者共襄「善」舉,才
      能成就救人的「美」事。

      因此,錯過捐贈時機者,別忘了來參與十月二十七至三十一日於台北
      分會、十一月二日至七日於新光美術館的展覽,以及十一月八、九日
      在新光美術館的拍賣會,一起來成就這樁真善美的大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