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

讓痛苦的記憶往生

◎撰文/林幸惠


不甘心的情緒會透支生命的能量,
捨卻痛苦記憶才能讓心靈尋回生機。



也許,我們所遭遇的每一種痛苦,都是老天的精心安排,只要不沉緬於哀
怨或復仇的情緒,定可從中體悟、成長。

表弟阿森放下妻兒千里迢迢從泰國趕回來討債,每天都在他的拜把兄弟家
守候。剛開始對方還帶著歉意百般道歉,後來乾脆避不見面,整整折騰他
個把月。

有天,阿森的嫂嫂氣急敗壞打電話給我:「快出人命啦!阿森要買刀子殺
他兄弟了!」

大夥在巷子口,終於攔到了阿森。只見他雙眼紅腫、面容沮喪,十足像極
自我遺棄的流浪漢。我剛好要去探望慈濟關懷的個案,於是和表嫂商量,
帶阿森同行。

阿森其實是聰明人,只是個性較為衝動。在車上,他一直不甘心地怨怒道
:「我信任他、幫助他,他卻這麼恩斷義絕,總得有人教訓教訓他,讓他
知道世間還有公道,即使賠了我這條命也在所不惜……」

案主是位意外受傷昏迷的植物人,我們進去探望時,妻子正在照顧他,她
不斷地在丈夫的耳邊說:「大家都來關心你,你要快點好起來哦!」孩子
睜著無辜的雙眼呆坐一旁,那情景令人鼻酸。

突然,阿森悲鳴地衝出門,我們也緊張地跟出去。只見他淚流滿襟,哽咽
地說:「我太笨了,我拿兄弟的錯誤來抵我們全家的幸福,我差點讓孩子
成為孤兒、差點成為孩子的壞榜樣,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作錯誤的示範…
…」

我們都鬆了一口氣,他終於想通,放下不愉快的記憶,讓痛苦的事件如過
往雲煙逝去。

也許我們不必活得偉大,但必須活得不浪費。不甘心的情緒、痛心著失去
,會透支生命的能量,讓生活變得槁木死灰;惟有捨卻痛苦的記憶,才能
讓心靈尋回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