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委煌 
       
       
      大林慈濟醫院三年十個月的興建過程, 
      他們數年如一日地見證醫院從無到有, 
      啟業當天對他們來說, 
      是圓滿、無憾,也是另一階段付出的開始…… 
       
       
       
      〈菩薩手  金剛腳〉  
        
      【郭秋雪】  
        
        
      啟業典禮這天,早晚近萬人次蒞臨大林慈院,讓整天埋於準備眾人伙食的  
      阿嬤郭秋雪,一刻也不得閒下來共襄盛會。她說,光準備那麼多人的伙食  
      就快來不及了,還要洗碗,哪顧得了參加典禮!語氣中不見遺憾或抱怨。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並非只有這天。家住大林鎮的郭秋雪,是慈濟多年的  
      會員,四年前大林慈院動工後,她就開始在工地幫忙燒開水、料理工作人  
      員的伙食或摺紙蓮義賣。  
        
      隨著全省會眾陸續赴工地參觀,郭秋雪又忙著烹煮米粉、素羹、飯菜等,  
      讓一天曾累計達三千人次的參訪會眾,都可以吃到可口的餐點。  
        
      由於需準備的伙食量很大,很多人都煮到快拿不動炒菜的大鏟子。但人稱  
      「金剛腳」、「菩薩手」的郭秋雪卻是愈做愈歡喜,只見她穩穩地手執鏟  
      子,流暢地將大鍋菜翻來覆去,面對旁人的讚歎,郭秋雪不好意思地說:  
      「是菩薩在做,不是我在做啦!」  
        
      大林慈院啟業後,伙食供應便交由院方專人負責,香積任務算已圓滿結束  
      。郭秋雪今年初開始接受醫院的志工培訓,半年的課程,她還是全勤呢!  
      對她來說,啟業不但不是休息,反而是另一階段志工服務的開始!  
        
        
        
      〈夢境成真〉 
       
      【林淑靖】 
       
       
      祈福晚會結束後,看著載送前來參加啟業典禮的全省志工交通車,一輛接 
      一輛從眼前駛離,林淑靖心中不由得興起不捨之情。「他們就像是親人回 
      到家一樣……」 
       
      晚上十點,林淑靖稍加巡視一番後將燈熄去,於漆黑寂靜中關上醫院慈濟 
      部大門,然後準備回家;她略估一下,今天約有兩萬多人次的用餐量!大 
      林鎮似乎從來沒有如此熱鬧過。 
       
      歷經覓地、簽約、整地、動工終至完工,大林慈院對林淑靖來說,就像是 
      懷胎十月的母親般,喜悅迎接醫院啟業這一刻。 
       
      盛傳於慈濟人間的「乞丐發大願」故事,主角就是林淑靖,她也是醫院所 
      在地志工群的組長;大林慈院興設的因緣,與她捐出部分土地與積極促成 
      ,有絕對的關連。 
       
      大願前的一場夢,改變了她的一生……夢中出現一位出家師父,她根本不 
      認識,直到在《慈濟》月刊上見到證嚴上人的法相,她才驚覺夢中的師父 
      竟就是上人! 
       
      為了讓會眾有處聆聽上人開示的聯絡會所,林淑靖決定貸款買下三分多的 
      土地捐給慈濟,後來再加上公婆捐出四分多的祖產,共約八分土地,便成 
      了今日大林慈院基地的開端。 
       
      為此,林淑靖深深感到在建院過程中,別人做累了可以休息,但她卻沒有 
      停下來的權利;因為對林淑靖來說,有更多的自許與責任。大願既發,再 
      大的挫折也得去面對。 
       
      當然,讓上人可以常來大林,讓會眾可以就近聆聽上人開示的心願,終究 
      是完成了…… 
       
       
       
      〈用鏡頭看醫院「長大」〉 
       
      【阮慶萬、何賢能】 
       
       
      大林慈院啟業典禮當天,來自全省各地近五十位影視志工,統籌由在地的 
      嘉義影視組志工分派任務;現場近二十台攝影機,當天「虎視眈眈」、「 
      疏而不漏」地捕捉啟業歷史畫面…… 
       
      趁著數十位全省影視志工在場之便,嘉義區影視組組長阮慶萬取出早年他 
      拍攝的影帶,播放當初大林慈院地質鑽探、測量的場景畫面。 
       
      「以前劈甘蔗時你也在呀!」大林慈院原是一大片甘蔗田的畫面,引起許 
      多人的驚呼聲……過往的歷史,讓人有時空更迭的感動,也給人一種來不 
      及參與的慨嘆。有機緣用攝影機從頭記錄至今,數年來未曾間斷,阮慶萬 
      以為,能拍攝到匯集全球慈濟人愛心蓋成的醫院成長史,實在是令人興奮 
      的事! 
       
      「不知哪來的一股力量……無論如何,總算是撐過來了!」同樣全程參與 
      大林慈院興建的當地志工何賢能,當談起這四年來的建院點滴,也相當興 
      奮。啟業典禮這天的歷史重溫,令他自覺圓滿而無憾。 
       
      身兼志工組副組長與影視組志工的何賢能,對於大林慈院的影像紀錄,也 
      感同身受。「當腳踩在灌漿前『一望無際』的偌大鋼筋面上,不僅感受到 
      建築物的宏偉,更可藉此領會到證嚴上人的心願力量。」為了攝影與報導 
      ,何賢能無數次上下工地,一層層地看著醫院「長大」,即使閉起眼來, 
      腦海中也可呈現出醫院各樓科室的功能藍圖。 
       
      由於進出工地採訪之便,何賢能也以相機記錄了大林慈院,從簽約、清除 
      地面甘蔗田、整地、種植樹苗、動工典禮,乃至各樓層完工時的點滴風貌 
      。他說,要趕緊撥冗整理出一本大林慈院的院史檔案! 
       
       
       
      〈「幫幫忙」夫婦〉 
       
      【曾龍輝與林桂月】 
       
       
      「同霑─法喜─但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啟業典禮祈福晚會上,歌 
      手殷正洋慢步清唱,字句間莫不撥動了在場眾人的心弦;望著醫院大廳滿 
      繞的志工與鄉親,讓在地志工林桂月感動於眾人愛心造就了大林慈院,而 
      哭腫了雙眼。 
       
      啟業典禮當天,她負責三十五位來自台北、高雄、屏東等地音控志工們的 
      點心、茶水和材料採買等工作。 
       
      由於家離醫院只有六、七公里,建院這幾年來,林桂月與先生曾龍輝常因 
      地緣關係奔波於機場、車站與醫院之間,接送遠道來訪的慈濟人。此外, 
      建院過程中,夫婦倆幾乎每天輪替往醫院報到,機動配合工地「打雜」所 
      需。 
       
      醫院啟業前夕,仍有未就緒之處,曾龍輝與林月桂也就自許承擔,常忙到 
      深夜十一點多才回家。 
       
      此外,像臨時需要大量的百貨品、搬運工,曾龍輝夫妻倆也是義不容辭地 
      跑在第一。也因此,常有人以「幫幫忙師兄」、「幫幫忙師姊」來稱喚他 
      們。 
       
       
       
      〈綠化大使〉 
       
      【林華有】 
       
       
      林華有三年前自農會退休後,就開始照料起大林慈院工地旁一處約三分地 
      的樹苗;每週至少一次澆灌,每月至少一次的除草,三不五時還得前來巡 
      視看看,如同看顧出生未久的嬰孩般。 
       
      大林慈院啟業典禮當天,他曾因捐贈近兩千棵樟樹給醫院而受邀為貴賓。 
       
      為了推廣綠化環境,林華有多年來大量培育樹苗,並贈予地方、學校作綠 
      化植栽。 
       
      約莫七年多前,林華有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了兩千棵樟樹苗;今年初,他 
      將這批親自培育長大的樟樹,全數捐給大林慈院,以充實院區的植栽綠化 
      。林華有說,原本是希望供作鄉內的行道樹之用,後來得知大林慈院也需 
      要,就決定送來這兒了。 
       
      儘管醫院已啟業了,但他依舊繼續照顧著這片樹圃,隨時給它們澆水、除 
      草;不僅如此,林華有又「認養」院區另一偏僻處的果園假山,細心為醫 
      院看護著周邊的景觀與綠化。 
       
      人手不足時,林華有也曾協助鋪設路面與花台工程。退休生活對他而言, 
      因做慈濟志工而歡喜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