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業博覽會】 
                       
                       
                       
                      敦煌二二○窟是唐代壁畫中最莊嚴精美的代表,目前被列為特殊保護洞窟 
                      ,停止對外開放。慈濟三十五周年慶志業博覽會展出的「敦煌唐代復原二 
                      二○窟壁畫」,是鹿野苑佛藝工作室多年前邀請學者、藝術家細心考證, 
                      並以工筆線條重彩賦色,虔誠地臨摹、原寸復原殘缺損壞部分,期使整窟 
                      再現唐代繪畫的精神原貌。 
                       
                       
                      敦煌佛教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精美的藝術、正信的佛法; 
                      已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全人類文化資產。 
                       
                      其中,敦煌壁畫藝術將佛經的精華結合繪畫表現,使觀賞者親見慈祥相好 
                      的佛菩薩和莊嚴淨土時,產生仰慕、喜悅之心,發願學習佛法、自淨心意 
                      。在早期識字不普遍下,這是最直接、普及的觀像念佛弘法修行方式。 
                       
                      二二○窟是唐代壁畫中最莊嚴精美的代表,有唐貞觀十六年(西元六四二 
                      年)建造的佛窟題記,是敦煌石窟中僅有幾個題記之一。 
                       
                      此窟壁畫在西夏時曾為其他壁畫所覆蓋,目前所見為敦煌研究院於五○年 
                      代剝離西夏壁畫後所重新顯現。 
                       
                       
                      ■ 
                       
                      慈濟三十五周年慶志業博覽會展出的「敦煌唐代復原二二○窟壁畫」,內 
                      容包括:東方藥師琉璃光經變圖、西方阿彌陀佛經變圖、維摩詰經變圖、 
                      文殊菩薩、千佛、飛天等等……都是學佛弟子很熟悉的經典內容。 
                       
                      展覽會場進門上方有莊嚴彌勒佛在說法,六尊慈祥端莊的菩薩隨侍靜立兩 
                      旁;窟頂中間有朵大蓮花,自在喜悅的飛天凌空飛翔,四方遍滿千佛…… 
                      構成敦煌唐代最莊嚴壯觀的佛窟壁畫。 
                       
                      中央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寧靜端祥在說法,有年長嚴謹苦行的大迦葉尊者和 
                      年輕俊秀多聞的阿難尊者隨侍在側,旁邊壁畫中另有八位弟子,合稱十大 
                      聖弟子。兩旁有雍容華貴、慈祥親切的菩薩,優雅自在閑立於蓮台上;外 
                      側天王雄壯威武目視前方,腳踏夜叉,護持正法,形成最莊嚴的說法道場 
                      。 
                       
                      此窟壁畫工筆線條流暢,賦色重彩華麗,場面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諸佛 
                      相好莊嚴、寧靜安詳。菩薩雍容華貴、慈眉善目,戴寶冠、穿天衣、帶瓔 
                      珞。化生童子清純可愛,飛天自在喜悅輕盈曼妙在飛翔。整體造形豐腴健 
                      康,神韻祥和生動,充分展現唐代壁畫藝術的輝煌成就。 
                       
                       
                      註: 
                       
                      「經變圖」是描繪經典所記述情景之圖畫,又稱佛經變相、經變、變相。 
                       
                       
                       
                      
                       
                      ◎撰文/吳文成 
                       
                       
                      敦煌石窟是為弘揚佛法和修行願心所艱辛開創出來。在布展期間,我們以 
                      虔敬心來學習,雖也有些困難,但經志工們的合心、協力,都順利完成。 
                       
                      當時我們深深感受到,雖然時空背景不同,但是慈濟志工們真誠感恩的心 
                      ,和無數不知名的僧侶、善知識們,在千年前創造敦煌佛窟的心相同—— 
                      都是來學習、傳承佛陀的精神本懷;而能參與此次靜思堂敦煌唐代佛窟的 
                      復原布展工作,也是廣結善緣、學習布施的機會,志工們都法喜充滿。 
                       
                      上人在百忙中幾次蒞臨佛窟,給我們很有啟示性的開示:「這麼豐富的內 
                      容,一定要有很好的說明和導覽志工,才能引領觀眾走入千年前佛菩薩的 
                      內心世界,法喜充滿。」 
                       
                      所以,此次展覽由大愛電視台幫忙製作導覽影帶、本會宗教處也積極培訓 
                      導覽志工,希望能將唐代佛教藝術的精神融合現代慈濟人文,使信仰中有 
                      文化美學,美學中有信仰的智慧。 
                       
                      佛教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優美的藝術、正信的佛理。兩千 
                      多年來,佛教文化在不同時空下,也產生了各具時代性的文物、藝術,豐 
                      富了世界人類的文明史。 
                       
                      而今的慈濟人,更以宏觀的視野,承續佛陀法身慧命。象徵大唐最輝煌莊 
                      嚴的佛教文化藝術,在現代佛教文化藝術精神的靜思堂展覽,不正是古今 
                      智慧藝術的相輝映! 
                       
                      祈望佛教藝術中蘊含的智慧、慈悲、清淨、喜悅的光明,能從靜思堂照耀 
                      到世界各地;全世界的慈濟人,能如慈慧喜悅的飛天,心向花蓮,共同傳 
                      承佛陀法身慧命,實踐慈濟大愛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