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只看一人也值得
台灣•郭石城
◎撰文/范毓雯
只看一位病人也值得!
郭石城認為,
義診在意的不是看診人數多寡,
而是有沒有幫病人找出病因並盡力解決問題。


「曾有人說要做一個成功的婦產科醫師要具備兩大特點:第一點是要長的
好看,第二點就是嘴巴要甜。」從事婦產科醫師二十五年、新店同仁醫院
婦產科主任郭石城,詼諧地告訴大家:「其實我一個條件都不符合。」

最初,郭石城選擇婦產科為其專科,是因為婦產科是所有外科系中較充滿
喜氣的。

「然而生命卻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有的是產檢或待產都非常順利,但出生
那一刻卻失去生命;也有早產兒出生時生命跡象微弱,後來卻存活下來。
」郭石城深深體認到佛教所說的「無常」。

手術進行中的大出血、新生兒生命的維繫、尋求疾病問題的解決等狀況,
皆需以鎮定、細心的態度來面對,因此利用假日參加義診,對郭石城反而
是種身心的抒解。

讓郭石城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在龍山寺辦的遊民義診。他回憶那天天
空飄著毛毛細雨,遊民絡繹不絕地前來,「這些在社會邊緣生存的人,他
們所潛在的慢性疾病或是傳染性疾病,都是在正規醫療體系中常被忽略的
。」

義診現場,除了針對前來求診婦女的問題治療外,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乳房
篩檢的預防保健,也是婦產科所要推廣與宣導的;因此,義診經驗中另一
讓郭石城印象深刻的,就是學習如何化解婦女心中的抗拒。

「來醫院產檢的女性朋友,因為需要醫師的幫助且多有心理準備,排斥與
尷尬的心理會比較低。但是偏遠地區婦女來接受婦科檢查,多半的反應都
是很不好意思,這也就是在義診同時要學習的──如何用態度、言語化解
病人排斥的心理、對檢查的尷尬。」郭石城說。

因為產科是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工作,同時也是兩個生命的承擔,郭石城在
年紀增長、體力漸衰的考量下,幾年前便慢慢從產科轉變以婦科為主。

即使已不再負責接生,但郭石城的病人幾乎都是接生過的人。「我反對醫
病關係如同一種消費行為;一個病人若有一個很好的醫師朋友,在醫療照
顧與資訊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幫助。」郭石城說。

「我抱著即使一次義診只看一位病人也是值得的,我們要在意的應該是有
沒有幫病人找出病情或者解決問題,並不在於看診人數的多寡或有無先進
的儀器;疾病的篩檢或是預防保健觀念的推廣也都是義診可發揮的空間。
」這是郭石城「尊重生命」的一種看法。

因此面對像是未婚生子或墮胎的問題,郭石城覺得若能事前預防是最好不
過,但如果不巧得到非預期的結果,也能有如中途之家的機構協助,或是
透過周邊的人,給予多一點的關懷與正確的教育。

「我希望能夠從兩性教育的層面去加強,在孩子國小五、六年級時,就要
教導兩性差異與性教育的觀念,未來人醫會有可能朝這方面計畫去做。」

若問郭石城這幾年在人醫會的收穫?「尊重生命」理念的落實,當然是他
認為最大的收穫。

另外,還有一項意料之外的收穫──在人醫團體中的相處與學習,讓郭石
城與太太、女兒間的互動從「一人獨大」轉換為「弱勢團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