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計較、宜自省 |
|
◎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五月十九日《四月初八(日)》
【靜思小語】
短暫而無常的人生,實不必耗費心思,與人斤斤計較;
但卻要時時省思自我的心念和行為。
對己負責
慈大徐南麗、劉佑星教授以及大愛電視台姚仁祿與嚴大偉先生等人,與上
人言談種種事務之間,上人提及佛法義理與社會現況。
上人表示,宇宙萬物不斷在「成住壞空」中遷變與循環,世間無永久不壞
之物:「在短暫、無常的生命歲月中,實不必事事執著、計較,惹來滿心
煩惱;但是,卻不能不重視自己所造的『業』,一切業因隨著生命來來去
去,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心念和行為負責。」
上人提及花蓮靜思堂之法華坡道,有慈濟志業史實相片與佛教經句對照,
可見到人間種種苦難,卻也有很多人間菩薩投入各地的救難工作。「這些
發生在現代的歷史,有準確的人事時地物,沒有半點模糊與想像;以其信
而有徵的高度真實,將更具啟發性而影響深遠,實不必執著於非要走入時
光隧道去鑽研經典才是探討真理。」
時空再拉回現在的台灣,上人感慨慈濟三十多年來,以無私的愛奉獻於社
會,仍不免有誤解與批評的聲音,「我這一生全部奉獻給佛教與眾生,不
為自己求安樂,唯一的希望就是帶動人心付出無私大愛。我的志願堅定、
問心無愧,所以無論遭受任何打擊,都會守在自己的本分,做該做的事。
」
與慈濟中小學校長及老師們座談時,上人表示,教育的使命就在建立孩子
們正確的觀念與人格,矯正偏差行為;期待老師們以《論語》「溫而厲,
威而不猛」作為教育原則和行止依據──在溫柔中不失師道的威儀與尊嚴
,如此才能使孩子們樂意親近,並接受老師正確的言教與身教。
「現在的孩子大多生長在富庶的社會與家庭環境中,就如『魚在水中,不
知水是牠生命的泉源』,容易認為一切理所當然,而染上養尊處優的習性
。老師們當多用心深入慈濟寶山,再以自己的心得去教育孩子們,讓他們
也能真實體會人生之苦與無常,以付出的人生觀作為終生奉行不渝的準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