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莫爭利,多造福 | 
                   
                  
                     | 
                   
                  
                    | ◎善慧書苑 | 
                   
                  
                     |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六月一日《四月二十一(六)》 
                       
                       
                      【靜思小語】 
                       
                      將人生的價值用在私利上,將造成人與人之間互爭互鬥; 
                      用於奉獻,才能福利人群,讓社會更穩定。 
                       
                       
                       
                      平齊之美 
                       
                       
                      周年慶活動甫落幕,全球慈濟人三十六年來的點滴付出讓上人感動不已; 
                      在與一百二十二位靜思生活營學員開示時,上人不禁讚歎:「一年經過一 
                      年,慈濟的隊伍愈來愈浩蕩長;慈濟能為社會人群推動福利,真的很感恩 
                      大家用愛投入,手牽得很緊、心連得很近……」 
                       
                      提到福利,什麼是「福」呢?擁有物質?還是名大、位高? 
                       
                      上人表示,每個人一生吃的、穿的、住的都有限,有形的物質擁有得再多 
                      ,只是多餘而已;名大、位高不但缺乏自由,壓力也大。能放下身段,不 
                      執著於名相,心能安穩自在,才是真名。 
                       
                      「慈濟人分布在國際間,他們的事業、教育背景、名位都不一樣。有的是 
                      社會地位很高的教授、企業家;有的是擺路邊攤、勞動階級,但他們來到 
                      慈濟人人平等,都是以同樣歡喜自在的心在付出造福,這是一分平齊之美 
                      。」 
                       
                       
                       
                      生死智慧 
                       
                       
                      幾天前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行的臨床模擬手術教學中,慈誠隊謝居士的太太 
                      也是大體老師之一。謝居士曾在九二一地震後參與搶救,看到許多生離死 
                      別,知道生命的無常,也知道生命的價值觀,所以當太太因洗臉盆爆裂意 
                      外往生時,他能夠很平靜地面對,也圓滿太太生前捐贈大體的願望。他說 
                      :「因為慈濟的教育,孩子碰到這樣的事,竟也能面對現實的打擊;我很 
                      感恩太太,讓孩子的智慧成長。」 
                       
                      上人對此人生態度表示肯定:「意外發生了,怎麼辦?總是面對現實,讓 
                      生者心安、亡者靈安,這就是智慧!同樣是失去親人,有的人卻是呼天搶 
                      地,苦不堪言!如果自己看不開、想不透,對家庭、社會都不是很正面的 
                      示範。」 
                       
                      上人感嘆,人生無常,每個人都是同樣的生、不同的死,生死之間又各是 
                      不同的生活,究竟生命的價值何在? 
                       
                      澎湖空難過後,不論出大太陽或吹大風、不論白天或晚上,都可見到許多 
                      團體和個人投入救援、關懷工作;雖然他們和罹難者都不相識,卻用心、 
                      用力地投入,大家付出無所求,一心只想要發揮生命良能,實具足了大智 
                      、大悲與大勇。 
                       
                      「真正的『福』,是造福人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行為,時 
                      時關照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沒有錯?有沒有與人結好緣?對社會有沒有利? 
                      社會上如果能多一些好人,多說一些好話,多做一些好事,就不會相互爭 
                      鬥、推卸責任和攻擊。」 
                       
                       
                       
                      作自己?或作他人影子? 
                       
                       
                      上人提及,《莊子》有一則關於影子和魍魎的寓言。魍魎問影子:「我看 
                      你一會兒起來,一會兒蹲下,一會兒走,一會兒坐,一會兒停,為什麼呢 
                      ?」影子說:「因為我是那個人的影子。他動我就要跟著動,他坐我就要 
                      跟著坐,他走我就要跟他走,我是由不得自己。」 
                       
                      「做人一定要有自我,作別人的影子、受他人和不良的社會風氣左右的人 
                      ,是最可悲的。社會上有很多人總是受環境所左右、擺布,想喊就喊,想 
                      罵就罵,想動粗就動粗,這樣的社會實在令人擔心。」 
                       
                      「人生的價值究竟是要用在『利』上,還是要用在『福』上?如果只是用 
                      在利上,到最後,人人都會為了爭利而互爭互鬥;如果用於奉獻,就能福 
                      利人群,發揮愛的力量,讓社會穩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