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希望工程.攝影筆記 
                      【南投縣埔里鎮】大成國小:靜思語教學 | 
                   
                  
                     | 
                   
                  
                    | ◎阮義忠 | 
                   
                  
                     | 
                   
                  
                    【無我的境界】 
                       
                       
                      大成國小是一九五九年八七水災後,使用華僑及各界捐款救災之剩餘款興 
                      辦。這所學校在毀於九二一大地震後,又被慈濟「希望工程」援建,真可 
                      謂是起於災難、毀於災難,又終將在災難之後重新站起。 
                       
                      二○○○年一月十三日一大早,我來到大成國小拍跳繩隊表演。由潘衛儂 
                      老師負責培訓的跳繩隊,二十二位隊員中一個男生也沒有,是支小小娘子 
                      軍。潘老師要同學們從基本動作開始演練,號令一下,二十二條繩子齊打 
                      在地上,霹靂啪啦的響聲讓我精神為之一振。 
                       
                      跳繩看似人人都會,可是除了苦練和體力之外,天分也不可或缺。這既像 
                      體操又像舞蹈的表演需要大量體能;剛開始所有選手的動作都一樣俐落, 
                      可是幾個回合下來,技藝的高下就愈拉愈開、愈明顯了。 
                       
                      有原住民血統的林杰茜是全隊跳得最棒的。在大約半個鐘頭後,所有隊員 
                      都因開始出錯而停了下來,場中只剩她一個人。她全身的動作和節奏都與 
                      手中的繩子同步,彷彿繩子是她肢體的延伸,或者她就是繩子的一部分, 
                      連頭上綁的兩條馬尾和額上晃動的瀏海也不例外。她在繩圈中穿進穿出, 
                      繩子在她身上纏來繞去;繩子不會打結,她也不會絆倒,真是教人看得歎 
                      為觀止! 
                       
                      我看得入神,等林杰茜表演完畢,才想起忘了拍照,只有請她略作休息後 
                      再跳一會兒。第二次表演更證明了她的穩定和耐力!我盡量配合她的動作 
                      ,隨她在場中前進後退、左移右動、站起蹲下,試著取幾個好鏡頭。 
                       
                      照片要拍的好,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攝影是要透過對象來傳達思 
                      想和感情,因此主角是被拍者而不是拍照者。有時,最好的照片往往覺察 
                      不到拍照者的存在,也就是說,攝影者必須要「無我」。林杰茜跳繩的表 
                      現這麼好,應該也是在這項運動中,體會到「無我」吧! 
                       
                       
                       
                       
                      【莊嚴的上梁典禮】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是大成國小重建工程的上梁典禮。難得的是, 
                      花蓮靜思精舍的師父與近住女約十人,也蒞臨參與了這場盛會。 
                       
                      在最後的那一根屋梁鋼骨上,陳鶴鳳校長、各位常住師父與來賓們紛紛簽 
                      名,為這座將會成為「千年不倒、大地湧出來的藝術品」獻上最深的祝福 
                      。 
                       
                      除了簽名之外,螺絲鎖上鋼梁的儀式,則由校方、業主和營建單位各派代 
                      表進行。證嚴上人的大弟子德慈師父和六年丙班的蕭一帆同學鎖鋼梁的這 
                      一頭,五年乙班的黃詩吾、陳盈伸則和承隆營造以及丁達民建築師事務所 
                      的代表鎖那一頭。 
                       
                      螺絲鎖好,鋼梁在鞭炮聲中緩緩升空,在場的所有人一同合十祈禱。因為 
                      有這許多常住師父的蒞臨,大成國小的上梁典禮是我所見過最莊嚴的! 
                       
                       
                       
                       
                      【靜思語教學】 
                       
                       
                      每次從中山路要進入埔里市區時,我總是會脖子自動向右轉,緊盯著大成 
                      國小,觀察新校園的進展。二○○二年一月十四日,當我再度路過時,赫 
                      然發現同學們已經搬進去上課了。雖然那時整天的行程都相當緊湊地排好 
                      了,我還是下車進去看看。 
                       
                      一進校門就是一個鋪著連鎖磚的大廣場,再加上校舍後方的運動場與球場 
                      ,孩子們如今無論在校園的那個位置,都有足夠的空間奔馳和玩耍了!三 
                      層樓的新校舍呈「ㄇ」字型配置,將兩棵從創校就存在的老榕樹圍在當中 
                      ,此刻孩子們正在樹蔭下跳繩。在新校施工之初,由於工人怕影響吊車和 
                      來來去去的卡車運作,將這兩棵老榕樹修剪得光禿禿的。如今總算看到它 
                      們又長出綠葉,真是開心,相信再過幾年就會茂盛如初了! 
                       
                      我才按了一下相機快門,上課鈴聲就急急響起。孩子們紛紛跑進教室,我 
                      也尾隨而去。由於時間有限,在十八個班級的教室中,我只能挑一班去看 
                      看上課情形。 
                       
                      隨意走進二年乙班,竟然剛好碰到洪雅文老師在作靜思語教學。她要楊家 
                      銘同學上台,帶領大家一句句念出黑板上所抄的靜思語。這位小老師把十 
                      句靜思語記得滾瓜爛熟,念起來更是字正腔圓。當他念完要下台時,我把 
                      他留住拍張照;圓圓臉帶著大眼鏡的他,竟然老氣橫秋地雙手互握在身前 
                      ,一副小學究的模樣,自信又開心。 
                       
                      轉過身來,只見台下的小朋友也是個個都快樂又自信。相信他們每一位上 
                      台,都會表現得像楊家銘一樣好! 
                       
                       
                       
                       
                      【陪好友等便當】 
                       
                       
                      上午的課結束了!今天下午低年級同學不上課,大家在教室前的走廊整隊 
                      放學,高年級的同學則排隊領午餐。 
                       
                      一班接一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從川堂走出來越過連鎖磚廣場。這麼 
                      多人卻安靜無聲,生活教育的落實由此可見。 
                       
                      放學的和領午餐的孩子都離開了,校門口卻依然站著兩位女同學。我好奇 
                      地問,怎麼不回教室吃飯呢?原來賴育槿在等媽媽送便當來,蕭涵君則是 
                      特地來陪她等。賴家的媽媽一定是特別疼女兒,要自己準備營養又好吃的 
                      便當才放心。 
                       
                      拍照時,兩個小女孩挨得好近,一看就知道兩人感情有多好。 
                       
                      我想,賴育槿今天吃便當時,不但會吃出媽媽的味道,還會感覺到好友的 
                      愛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