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靈良醫 | 
                   
                  
                     | 
                   
                  
                    ◎釋德  | 
                   
                  
                     | 
                   
                  
                    ◆九月二十七日《八月二十一(五)》 
                       
                       
                      【靜思小語】 
                       
                      人醫志工,為搶救生命無私付出,是生命的醫師; 
                      老師堅持人文教育理想,拓寬學生心靈風光,是心靈的良醫。 
                       
                       
                       
                      既感人,又感傷 
                       
                      志工早會前,電視畫面正播放著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前往沙巴亞庇義診之影 
                      片,只見藍天白雲身影整齊地走在細細長長的吊橋上;仔細一看,志工踏 
                      在橋上的雙腿,似乎隨著橋身搖晃而顫抖不已,然而他們依舊勇敢跨步向 
                      前。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自一九九八年起,定期於哥打馬魯都舉辦原住民義診; 
                      今年在哥打馬魯都縣立醫院威廉院長的建議下,九月八日於更北邊的比打 
                      士(Pitas)原住民村,舉行義診及發放。 
                       
                      比打士到底有多遠?若從吉隆坡啟程,首先要搭兩個半小時的飛機到沙巴 
                      ,再搭四個半小時的車程──其中一段山路特別陡峭,短短十六公里就要 
                      開兩個鐘頭,然後還要搭船渡河、爬山,再過一段長達五百五十呎的吊橋 
                      ,方可抵達比打士。 
                       
                      「看到志工們過吊橋的畫面,我的心也跟著懸吊在半空,可以想像這一路 
                      的困難程度。慈濟人不只去義診,還發放每戶一個醫藥箱,以及礦泉水、 
                      餅乾、鹽、食物、文具等物資。雖然一路困難,但世間無難事,只要有心 
                      ,再困難的狀況、再難走的路,都可以完成。」 
                       
                      看到義診畫面,上人不禁喟嘆:「的確感人又感傷。」感人的是,風景與 
                      人情俱美;感傷的是,當地居民未脫貧瘠窮困之生活。 
                       
                      比打士居民物質生活相當匱乏,有飯無菜,有鹽無油,一日三餐不是白飯 
                      拌鹽,便是清粥拌鹽,日日如此,月月相同。 
                       
                      生活貧瘠,醫療資源更形缺乏,最近的醫療站遠在四十多公里之外,因此 
                      自古以來,村民的身體疾病便僅能依靠巫醫作法祈禱來治療;若發生意外 
                      或急病,則要渡河、搭船,下山尋醫,急也急不來。 
                       
                      雖然環境貧苦,但也訓練出當地孩子的堅韌和勇敢。教師節前夕,上人不 
                      由得聯想到台灣社會的下一代。 
                       
                       
                       
                       
                      老師是心靈良醫 
                       
                      「台灣社會這麼富有,到底養成了怎樣的孩子?現今社會普遍認知到要給 
                      予孩子愛的教育,但這些愛是否真正灌輸到孩子的心靈上?是否提升了他 
                      們心中的愛呢?孩子的心不知足,是最讓我擔心的事。」 
                       
                      上人表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清淨本性,然而受到後天影響,沾染許 
                      多不良習氣;當一個社會充滿對立、明爭暗鬥的風氣,將會影響孩子養成 
                      反叛的個性。期待老師以智慧陪伴學生,成為他們心靈的良醫。 
                       
                      「師、親、生必須有良好的互動,假如家長們能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師,孩 
                      子就會受教,老師也會用心地教育;假如家長對孩子有不良的影響,孩子 
                      再受到現今社會的不良生態吸引,孩子和老師就會背道而馳。」 
                       
                      「老師施教,學生若不用心接受,一般的老師就會灰心,然後放棄,甚至 
                      抱著『不教不錯』的心態。一旦師生雙方都放棄,那能有好的教育生態? 
                      」 
                       
                      上人以昨日大愛新聞報導的一位盲眼老師,用心對盲生殷勤施教為例,勉 
                      示所有老師:「這些盲生雖然雙眼難以見到世界的美景,卻在老師的引導 
                      下,擁有一片美好的心靈風光。這樣的老師,就是心靈的醫師!」 
                       
                      慈濟人遠赴深山叢林,為搶救生命,無私付出,是生命的醫師;老師堅持 
                      理想,成就孩子的慧命成長,是心靈的醫師。生命的醫師,因付出愛而不 
                      覺路途困難;心靈的醫師,以耐心、愛心付出,不僅造就美的心靈,更開 
                      拓了豐富的人生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