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福、惜福、再造福」, 
                      慈濟團體中人人琅琅上口的一句話, 
                      不只是觀念,更是日常生活的實踐, 
                      不僅是對物的尊重,也是對人的珍惜。 
                       
                      從小小的物到大大的建築,再回歸到人的生命來檢視 
                            ── 
                             
                      回收的領帶可以織成男士背心, 
                      路邊廢棄水銀燈,搖身變成悠游海中的大肚魚…… 
                            將巧思運用在回收品、二手物上, | 
                         
                       
                       
                      舊愛也能變成人們的新歡。
                       
                       
                      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的阿公阿嬤,踴躍投入資源回收行列, 
                      因為他們深信: 
                      「資源回收再利用」不僅是愛護大地,更是為後代子孫造福。 
                      
                        
                            | 
                           | 
                          大片搖曳的樹林, 
                            被砍伐來建造人類的住所; 
                            孕育萬物的大地, 
                            被混凝土、柏油堵住了呼吸…… 
                      「稻田變房子,將來我們吃什麼?」 
                            這是二十多年前在公車廣告木板上 
                            張貼的一句口號; 
                            如今人類要擔心的, | 
                         
                       
                      不再只是「吃」的問題, 
                      而是如何利用最多自然條件、消耗最少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 
                      方式,來保住「生存」的環境。 
                       
                      「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基於這分信念,他們把服務當信仰、把慈悲化為力量, 
                      生命散發出源源不絕的動能── 
                      活著,盡己所能為人群付出;往生,貢獻身軀成就醫學。 
                      
                        
                            | 
                           | 
                          
                      「惜福•愛物」之情,延續了物命, 
                            也綿密了人情。 
                            以疼惜地球的心,打造出會呼吸的建築, 
                            是珍惜資源、尊重自然的實踐。 
                      透徹生命的意義、珍惜生命的可貴, 
                            就能在每一個當下「再造生命的美好」, 
                            將生命使用權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善盡物命、保護自然, | 
                         
                       
                      延伸到善盡生命, 
                      就是徹底的「知福、惜福、再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