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幸與不幸,一念間 | 
                   
                  
                     | 
                   
                  
                    ◎釋德  | 
                   
                  
                     | 
                   
                  
                    ◆十一月二十六日《十月二十二(二)》 
                       
                       
                      【靜思小語】 
                       
                      人生的幸與不幸,取決於「心念」的趨向; 
                      要堅強己志或自嘆命薄,都在自己的一念心。 
                       
                       
                       
                      生命的志願 
                       
                      入冬以來,天候一天冷似一天,會客室外,庭園中的梅樹繁葉漸稀,露出 
                      粗細參差的枝椏,其他常青林木則枝葉依然濃密,只是樹下更增些許冷意 
                      。無風無雨的上午,周遭寂無聲響,但聞室內來訪者請益之語。 
                       
                      來訪的是一位資深傳播界人士,在將投入志業體工作之際,上人勉其以「 
                      菩薩遊戲人間」的精神待人應事。 
                       
                      上人說,人生短短數十年,終是要有「落實」的時候。過去若不斷在飄浮 
                      中,為生活庸庸碌碌,所做無法全然實踐自己的理想,而今就要落實慧命 
                      ,從事志業工作,這分志願是無價的,絕非金錢所能衡量,這也才是人生 
                      的價值。 
                       
                      「人生除了謀生,更重要的是立定生命的志願。若天天所做的事都是自己 
                      的志願所在、與自己的生命息息相關,這就是有福之人。」 
                       
                      上人表示,瞬間即是永恆,人生路途的選擇端看「心念」的取決,幸與不 
                      幸也是「心念」的趨向。 
                       
                      心念從何而來?歸根究柢,是因為過去生種下的業因跟著來到今生,「過 
                      去生若是種下煩惱的業因,將使其今生不論遭遇什麼人事,都會有很不快 
                      樂的感受,累積到不堪承受時,就又自尋短見。然則,如此就真的『了』 
                      了嗎?絕不是!」 
                       
                      上人表示,一切的造作,不論是善或惡,點點滴滴都會跟著業力牽引,捨 
                      此投彼到來生去,繼續造作種種業因。 
                       
                      「自我傷害生命的人,是真的命運多舛的人嗎?也不盡然。縱使他是很好 
                      命的人,但因帶著煩惱的業種,便不覺得自己是福中人,只感到生活的辛 
                      苦,哀怨地走上絕路。」上人說,慈濟的環保志工,有些人儘管身染病症 
                      或行動不便,但總是自勉要熬過種種辛苦,持續不懈地做環保。「一切唯 
                      心造,要堅強己志或自嘆命薄,都在自己的心。」 
                       
                      上人強調,「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一念心種下的因子,將源源不 
                      斷地隨著人到來生來世。一念善可成就好事,解救無數人的生命;一念惡 
                      也會造成禍端,引發無法計量的傷害。「《八大人覺經》云:『心是惡源 
                      ,形為罪藪』,是福是禍都從一念心起,所以起心動念之間,不可不慎! 
                      」 
                       
                      上人致勉,人生的目標對準了,就要好好把握住那分心願與志向。既投入 
                      志業工作,與人相處共事就不要有計較的心態,否則只怕徒然消耗精神氣 
                      力在人與人之間的爭執中,致令寶貴的才華、功能無由發揮,而虛度時日 
                      。」 
                       
                      「人生不過是一場戲,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期待要抱著『菩薩遊戲人間 
                      』的精神在志業體中──『菩薩』,意謂著認真做好本分事;『遊戲』, 
                      則意指凡事不要計較。」 
                       
                      上人表示,每個人手中都拿著自己的劇本,若與他人的劇本有交集,就會 
                      同台演出;既然上台演出,就得好好演,演完了就各自下台。唯有顧好自 
                      己的心,才能不與人橫結惡緣、相互牽累!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人叮嚀,團體中若有人心懷惡念,故意拿 
                      尖刻的話語去刺人;而那被刺的人卻大智若愚般裝作不知,並能謙遜抑己 
                      ,化解可能的爭端於無形:這兩種型態在人的眼中看來,那種是美好、那 
                      種是醜陋的,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從觀察人事現象,可進一步去省思自己的心。應好好檢討自己,會不會 
                      因為對人不滿,抓到機會就想拿針去刺他一下?或者若有人拿針來刺我, 
                      是否輕易就被傷害,沒有發揮智慧將是非當教育?總之,一切在於心,一 
                      切要用心,心念要顧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