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善用此身 | 
                   
                  
                     | 
                   
                  
                    ◎釋德  | 
                   
                  
                     | 
                   
                  
                    ◆六月十五日《五月十六(日)》 
                       
                       
                      【靜思小語】 
                       
                      身是不淨物,亦是載道器,為善為惡存乎一心。 
                       
                       
                       
                      四念處 
                       
                      四無量心、六波羅蜜,教導人們轉煩惱為菩提,上人今日起續講《三十七 
                      助道品》:三十七種成就菩提心的方法──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上人解說其中第一行品──「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首先談到「觀身不淨」。「凡夫的習氣因貪、瞋、癡而起,觀念一旦偏差 
                      ,則開口動舌無不是在造業、舉手投足無不是在造惡;身,成了眾惡聚集 
                      的源頭。」上人舉醫院中所見,一口氣不來,整個身軀很快敗壞、腐爛; 
                      即使身體健康時,也是「九孔常流不淨物」。 
                       
                      「可見最臭的莫過於身體、最污穢的也莫過於身體。勞勞碌碌一輩子,若 
                      都只是為了這個身體,花時間在這個臭皮囊上裝飾、追求享受、與人計較 
                      ,真的很不值得!」 
                       
                      然而,上人又言,身雖是不淨物,但亦可為載道器。「苦難的人,需要我 
                      們身體力行去幫助;富有的人,需要我們帶領他付出力量做好事。人的身 
                      體可為善亦可為惡,要善用身體的使用權,卻不能太執著,因為人生沒有 
                      所有權啊!」 
                       
                      上人表示,四季不停輪轉,時光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最好的時刻,「一輩子 
                      有多長?沒有人知道,但卻可以讓生命有深度、有寬度、有厚度,端看如 
                      何利用人生。」上人希望大家要時時「觀身不淨」,透徹生命的真諦,並 
                      好好利用此身,付出良能造福人群。 
                       
                      何謂「觀受是苦」?「人生很多煩惱,都是從感受而生。日常生活中複雜 
                      的人、事、物,能樣樣令人稱心如意嗎?實在很難。尤其許多人的心容易 
                      受環境左右,更造成心靈的折磨。」上人表示,面對種種順逆境帶來的喜 
                      怒哀樂,要能不罣礙煩惱,有賴「慈濟四神湯」──善解、包容、感恩、 
                      知足;能以這樣的心去面對,就沒有什麼解不開的煩惱痛苦了。 
                       
                      至於「觀心無常」,上人表示,人心種種念頭不斷生、住、異、滅,遷變 
                      無常,是最難捉摸的,今天愛的人,可能是明天恨的人。避免讓心因為此 
                      刻「我喜歡、我愛」,就不顧一切做出終身遺憾的事,應該去除小愛,放 
                      長情、擴大愛,堅定心志去為眾生付出。 
                       
                      「世間有那一件事物可以永久存在、恆常不滅?沒有,都是緣聚而生,緣 
                      散則滅,包括『我』也是如此──身體隨著分秒不斷老化、心念不斷遷變 
                      ,那一個時刻才是真正的我呢?既然『觀法無我』,又何須為了『我』而 
                      比較、計較,甚至造作惡業?」 
                       
                      「四念處」是引導人集中心念、息滅雜念妄想的四種方法,上人期待大眾 
                      能用心體會。 
                       
                       
                       
                      防範心靈病毒 
                       
                      上午,第一屆慈濟中學畢業典禮在靜思堂舉行,與會人員全程戴上口罩。 
                      上人致詞表示,雖然SARS疫情已逐漸降溫,但大家還是要時時提高警 
                      覺,防護自己,也愛護別人。 
                       
                      「面對SARS,人人驚惶,但最駭人的是社會SARS、心靈SARS 
                      。」上人期許畢業生要立願立志,在求學階段,努力學習,將來投入社會 
                      ,心靈更要鞏固好,做一個助人的人。「有一顆寧靜的心,才能辨別是非 
                      ;有一個健康的身心,才能防患心靈病毒入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