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翻山越嶺到中心
許多人認為東部是台灣的後山,醫療資源不及西部,但是自慈濟在花蓮建
院十七年來,已悄悄轉換了這個邊緣的比喻,將之變為醫療的大愛中心。

以往東部居民遇重大疾病,須翻山越嶺遠赴西部就醫;今日是許多西部的
人翻山越嶺而來慈院求診,或者換器官,或者治療疑難雜症,而獲得重生


數以萬計的志工,更是從山的那一邊、從地球的不同角落,來到慈院服務
,作醫護團隊的後盾。

雖然今日因交通便利,地理距離已不是問題,但每年的八月值慈院院慶,
總令人緬懷二十年前建院的艱辛,一首描述建院緣由的「盤山過嶺」歌曲
,幾度輕問:「盤過山,盤過山,盤山過嶺為按怎?」答問從「為著親人
的性命,三更半暝扛咧行,師父看著心不甘」,到「為著要成就慧命,慈
濟人對師父行」、「醫療團隊志工作伴,疼惜生命作陣行」,在在散發濃
厚的人情古意。

所以強調人情,是因為慈院不只是一般的醫療專業機構,而是因以無形豐
沛的愛為支柱為助緣,讓它得以不斷展現令人振奮讚歎的成果。

六月底在慈院分割成功的菲律賓周歲連體女嬰,復健順利,八月二十一日
已載著慈濟人滿滿的祝福回國,展開各自獨立成長的生活。從菲律賓慈濟
人醫會轉介、慈院醫療團隊評估接手,加上兩地志工的陪伴照料,這是一
段愛的接力寫下的醫療新頁。

生命的接力賽不只在活著的人之間進行,也有即將往生者的捨身交棒。本
月花蓮慈院和嘉義大林慈院,各有一位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因為車禍腦
死,家人將他們的器官捐贈出來,各及時救了八個人、四個人,加上捐出
的骨骼、皮膚,還可以救數十人。

生命如此在不同的個體上延續下去,往者的軀殼不至於全然腐爛或灰飛煙
滅,這是多麼神奇的現代生命史。它是由親情大愛和醫療科技共同寫就,
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缺少。

這樣是不是改寫了傳統的醫病關係呢?原來病人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治療
,如不治只能等死;還可以協助醫療發揮救命的功能。慈院前已實施的病
理解剖、大體捐贈,無不是病人在成就醫學的知識殿堂。

所謂的醫療,也不再只是肉體上的治療,事實上已擴及生命的療癒,大捨
與大愛的精神感動震撼了許多人,使他們學習到寶貴的人生智慧,也轉化
療癒了自己的心病,生命境界從此寬廣許多。

這就可以說明為何許多人翻山越嶺來慈院,因為他們在這愛的匯聚中心找
到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