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愛人,才能得人疼 |
|
◎釋德 |
|
◆十月七日《九月十二(二)》
【靜思小語】
唯真誠的愛,能化解人心對立與不平。
生命的耐壓力
「地藏菩薩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多麼大的毅力與願力啊!
」志工早會中,上人提及南非廣大的土地上,遍布著許多窮困人家;台灣
農委會捐給慈濟的白米,已有五百噸運往南非。「志工奔馳兩萬多公里路
,挨家挨戶普查,只為了讓每一粒米確實援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除了米
,還有毯子、油、糖等物資。」
「當地人平常多以玉米粉為主食,少有機會吃到白米,志工擔心他們不知
道米要怎麼煮,不僅每戶都發給說明單,之前更訓練祖魯族志工向同胞解
說;現場還準備了煮好的白米,讓他們試吃。」上人表示,感受到慈濟人
這分誠懇、貼心的愛,他們一看到慈濟的車子來,就又唱又跳夾道歡迎。
「這分溫馨的成果,都是南非慈濟志工投入長期的毅力與願力所成就。」
看到南非貧困的原住民獲得白米時的歡欣鼓舞,上人表示:「他們雖然物
資匱乏,卻能樂天知命。反觀生活富裕的台灣人,耐壓力卻不及他們,許
多人心靈空虛、苦悶,罹患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雖然免於物資匱乏之苦
,卻飽嘗心靈之苦。值得我們深思啊!」
心要寬,志要堅
「你富我貧,差距太大,人心就會不平衡、不滿,以致搶劫綁架事件愈來
愈多,造成社會不安。」午前,與菲律賓慈濟人溫馨座談,上人說起對菲
律賓社會治安的關注。
「唯有真誠的愛,才能化解人心的對立與不平。」上人以南非慈濟人為例
,慈示大家要帶動更多華人一起付出,提升華人的形象。「南非慈濟志工
長期關懷當地貧民,如今他們看見這群華人,就像看到了『會幫助人的人
』,也表達出感恩與敬重。」
上人表示,南非能,菲律賓也能。「富有的人要去幫助赤貧的人,有力量
的人要去扶助沒有力量的人;等他們站起來後,也能效法這分愛,進而去
幫助別人。」
上人強調,身處異國要做一個「得人疼」的人。「怎樣才能得人疼?就是
回饋、就是付出大愛。人家疼愛我們,就會尊重我們、保護我們,怎還會
有衝突和對立呢?這就是善的循環,也是愛的循環。」
多位志工請求皈依。上人以「佛心師志」叮嚀這群新佛子。
「『佛心』就是大慈悲心,也就是『父母心』──看到有人受飢、受寒、
受災,就像是看到自己子女受苦一樣,要盡心盡力為他們拔除痛苦,讓他
們得到快樂。『師志』就是提起勇猛的毅力,跟隨我行慈濟菩薩道。」
上人表示,菲律賓是一塊大福田,要好好耕耘,但首先要把自我的心田調
整好。「什麼是幸福?有錢、有地位不一定幸福;但有健康、有力量可以
付出,且付出之後感受到歡喜、自在,這就是真正的幸福!」
上人期勉大家「心寬,志堅」,在菩薩道上永不退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