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救人不分你我他 | 
                   
                  
                     | 
                   
                  
                    ◎釋德  | 
                   
                  
                     | 
                   
                  
                    ◆一月三十日《正月初九(五)》 
                       
                       
                      【靜思小語】 
                       
                      心甘情願投入,從中體會付出的況味,做得再累都很歡喜。 
                       
                       
                       
                      三十年未見,故人來 
                       
                      農曆春節期間,有位先生來向上人拜年。他一見到上人就問:「師父,您 
                      還認得我嗎?」上人看了再看,不認得了。 
                       
                      「我是黃博施啊!」眼前的這位黃醫師,是慈濟三十幾年前在花蓮開設義 
                      診所時,很用心投入的一位醫師。昔日清瘦、瀟灑的青年,如今略微發福 
                      、早已過中年了,難怪上人認不得! 
                       
                      上人在志工早會中說起,早年慈濟在花蓮設立義診所,每遇難以治療的疾 
                      病,只能歷盡辛苦將病患送往西部,但病床一位難求……「一路困難地走 
                      來,為了真正做到搶救生命,才萌生不如在花蓮蓋醫院的想法。」 
                       
                      慈院啟業,上人主張不收保證金,並要醫護人員以「搶救生命」為優先, 
                      不用先考慮治療費用。於是有人問上人:「假如病患身邊沒有家人、或是 
                      身分不明,需要住加護病房,醫院一天得付出上萬元的成本,這樣的病人 
                      要收嗎?」 
                       
                      「生命平等,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上人強調,慈濟建院只為了尊重生命 
                      、搶救生命;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視病如親、真誠付出無所求,是 
                      我們的理想。付出大愛不分你我他,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垃圾堆中,聞法香 
                       
                      「慈濟援建學校種子老師尋根活動」圓緣典禮於精舍觀音殿舉行,上人為 
                      一百二十九位學員開示。 
                       
                      上人提起正在培訓慈誠的慈院曹汶龍醫師,時常利用假日參與志工活動; 
                      有一次,曹醫師在志工早會中分享,說他剛去做垃圾分類時,覺得那味道 
                      讓人很不舒服。「但當他真正彎下腰去做,體會到『垃圾變黃金,黃金變 
                      愛心』的意義,又看到一起做的人都是笑容滿面,便從內心生起敬佩之意 
                      。體會到佛法的法香,他再也不感覺到垃圾的臭味。」 
                       
                      「這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甘願投入,才能有歡喜深刻的體會;教育也一樣, 
                      要用心投入,用善巧智慧培養新芽。」上人以慈濟大學校長方菊雄為例, 
                      方校長是基督教長老,卻將慈濟人文注入教育中,讓學生懂得生活、懂得 
                      善解、包容,也懂得付出愛。「雖然不同宗教,確有共通的人文之愛。」 
                       
                      上人期勉,教育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願大家用愛心、耐心來陪伴學生。 
                      「用菩薩的智慧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用父母心來對待學生,能夠如此,未 
                      來的教育才會有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