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醫師觀點》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守信 |  
                   
                  
                     | 
                   
                  
                    | ◎葉文鶯 | 
                   
                  
                     | 
                   
                  
                    【吃出營養健康】 
                       
                      當強調「健康」的觀念經過包裝、變成商品上架後, 
                      如何慎選進「口」食品,值得人們好好思維。 
                       
                       
                       
                       
                      ■肉食的風險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守信喜歡與病人閒話家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 
                      。雖然是個醫「師」,卻放下身段,常以病人為「師」。 
                       
                      這天,門診來了一位腿部腫脹疼痛得厲害的病人,說是被自己飼養的豬公 
                      發狠咬傷了。豬的利牙含著唾液深深刺進腿肉,腫脹部位隨著傷口往上延 
                      伸,傷口且發出臭味。簡守信建議立刻做清創手術避免細菌感染。 
                       
                      「豬只要有點不對勁,我就幫牠打很強的抗生素,可能牠體內已經產生了 
                      抗藥性,所以我身上的細菌一定也很毒!請趕快幫我處理。」病人拜託醫 
                      師趕快動刀。 
                       
                      術後,傷口乾淨了,簡守信認為病人不需再使用抗生素。病人再次緊張! 
                      「我的傷口還沒好,怎麼可以不給我打抗生素?」簡守信費盡脣舌解釋抗 
                      生素的使用只適用於感染期,使用太久會產生抗藥性;他並讓病人再次驗 
                      血以證明沒有細菌感染之虞。 
                       
                      台灣的畜牧業過去可能使用含有抗生素的飼料,但這位病人告訴簡守信, 
                      目前若豬隻體重超過某個程度,接近宰殺時,為免被檢驗出體內殘留抗生 
                      素,便改採直接施打方式,代謝得比較快。 
                       
                      除了濫用抗生素,那陣子簡守信還聽說有些雞肉或豬肉殘留過量的磺胺劑 
                      。他憂心地表示,人們吃下食物後,必須經過肝臟代謝,吃進殘留藥物的 
                      不健康肉類,不但對人體肝臟不好,體內也容易培養出超強細菌。 
                       
                      聽說台灣輸往歐洲的水產被檢驗出含有氯黴素。簡守信說,氯黴素是毒性 
                      很強的抗生素,幾乎不會使用在人體,因為它可能抑制骨髓功能,引起再 
                      生不良性貧血。為此,他曾向一位從事養殖業的病人求證;病人回答確實 
                      有同業使用,特別是用於比較難飼養的魚類。 
                       
                      雖然這種抗生素是餵給魚吃,但人類食用魚後間接吸收,進入人體的毒素 
                      不易排出,即使微量,也會殺死腸胃道的好菌,破壞體內生態系統。 
                       
                      口蹄疫、狂牛病、SARS、禽流感,造成多少豬、牛、雞隻和曾經炙手 
                      可熱的果子狸被大量撲殺,加上養殖業濫用抗生素、養殖環境含有致癌物 
                      等,「病從口入」的危機暴露無遺,影響長遠。 
                       
                      在此危機意識下,吃素蔚為一時風潮,簡守信也建議大家少肉、多菜,「 
                      能吃素最好!」 
                       
                       
                       
                      ■有魚有肉才有營養? 
                       
                      簡守信的父母出身農村,經歷過物質匱乏、營養不良的年代,當台灣經濟 
                      起飛、有能力享受富裕生活時,「有魚有肉,才有營養」的觀念根深柢固 
                      。每當家人聚餐或年節,父母往往準備很豐盛的菜餚。 
                       
                      基於健康調整飲食,簡守信粗茶淡飯幾近全素後,也將健康的飲食觀念傳 
                      達給父母,希望他們適度調整。 
                       
                      「現代人大魚大肉吃多了,吃素反而『補』!」簡守信提出這個有趣的觀 
                      念。 
                       
                      常有病人請教「手術後該如何進補?」簡守信總笑說,以前的人營養狀態 
                      大概六十分,開刀後減為五十分,需要補充蛋白質等;現代人平日營養大 
                      約達到一百二十分,即使經歷手術也仍超過一百分,並不需要特別「補」 
                      。 
                       
                      「事實上,現代人追求口腹之欲都只在滿足心理。」簡守信說,飲食的重 
                      點應放在如何吃得健康、有營養,在今日過度講求色、香、味等感官滿足 
                      的美食主義中,一定要加進「健康」的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