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把握生命的時空 |  
                   
                  
                     | 
                   
                  
                     | 
                   
                  
                     | 
                   
                  
                    春夏之交氣候多變,而延宕多時的選舉紛爭也造成社會激情對立。人身體 
                      上要適應冷熱的無常,心理上要疏解受傳播訊息挑起的負面情緒;這些苦 
                      惱總會過去,然而時光流轉之間,生命正在走向何方呢? 
                       
                      現代人的生命處於非常不穩定的時空中:生活忙碌動盪,環境污染破壞, 
                      種種可能的人為疏失和仇恨引起災難頻傳……人命似乎顯得特別脆弱。 
                       
                      然而,若能心不隨境轉,向內覺察每一個念頭的起落是如何受外界牽引, 
                      又是如何受困於貪、瞋、癡、慢、疑等煩惱蔽障,就有希望使自己的眼界 
                      豁然開朗,看到大可以修養自身、利益眾生的生命時空。 
                       
                      其實,在台灣社會底層,有許多人充分把握這樣的生命時空,過樸實無華 
                      的生活。他們並非於亂世中退隱,而是以知足開闊的心胸,為人群付出, 
                      敬業樂群;所思考的無非是如何幫助他人減少苦難、如何珍惜地球資源、 
                      如何增進人我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 
                       
                      這個時代迫切需要提倡回歸心靈的質樸素美,如此才能照見不同的「私我 
                      」皆具善良本性,突破爭鬥的幻相,成就使人人生命獲得祝福提升的「大 
                      我」。 
                       
                      本月欣逢「人間佛教」的思想導師印順長老百歲嵩壽,導師對佛教「脫落 
                      鬼化、神(天)化,回到佛法本義、現實人間」的闡釋卓見,已引領台灣 
                      佛教近三、四十年來開創新機,度化許多人「不為自己利益著想,以悲心 
                      而學而行」。 
                       
                      以今日時空而言,導師諄諄鋪陳的「學佛之道」更是救世的大道。 
                       
                      導師的宗教觀著眼於「不是死了完了,是要在現實人生中,徹底的來一番 
                      自我革命,使自己實現為無限清淨的『慧命』。這樣的無生──新生,要 
                      在現前去實現」。在每個當下追求無限清淨的慧命,將使一個人不再是流 
                      轉於自己的惡業果報的凡夫,而得以入聖至成佛。 
                       
                      在現實人生學佛,亦即把握生命的時空。證嚴法師承契導師的教誨指出: 
                      「佛教不是止於研究,也不是靠形態上的苦修,而是要把握生命的時空─ 
                      ─把握時代的脈動,也利用所處的空間作修行道場。」 
                       
                      證嚴法師感於世間苦難偏多,在佛法的實踐上強調身體力行,要利用短促 
                      的生命,把握分秒為人群付出,從中啟發悲心行菩薩道,不但成長自己的 
                      慧命,也為未來眾生開拓無量慧命福田。 
                       
                      這樣把握生命的時空自利利他,我們才能真正將印順導師的智慧發揚光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