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放下,人生的學習功課
◎釋德
◆三月二日《農二月十二》


靜思小語

真正把心打開,化小愛為大愛,
視天下人皆如己親,人生將會更開闊。



從安居樂業到希望教育

晨空薄寒而灰濛。慈濟大學副校長張芙美、慈大實小校長楊月鳳、教育志
業發展處陳乃裕、歐源榮等人,昨夜甫自泰國返回,一早即入精舍向上人
報告慈濟泰北中小學工地及相關會務。

泰國北部清萊、清邁山區,聚集了一群因戰爭或躲避紛擾,從中國大陸經
緬甸輾轉遷徙來此的軍人及眷屬,一般稱之為泰北義胞。一九九四年中華
民國僑委會長期補助泰北義胞的預算終止,慈濟實地勘察評估後,決定接
續照顧義胞,於一九九五年展開「泰北三年扶困計畫」。

從「安居」──為四個村落興建磚造房子,到「樂業」──舉辦農業輔導
講習等,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及生計;如今,則積極籌辦慈濟中小學,讓
後代逐漸脫離世代貧困的宿命。

相片中,略窺得矗立在泰北土地上慈濟中小學的校園及教學大樓,以灰色
洗石子為牆面,寬敞舒適的學習空間,令上人頗覺滿意。

教學大樓亦規畫花道、茶道教室,培育學生的人文涵養。大愛村民表示,
子弟們將來能就讀慈濟學校,實乃世代的榮耀。

這所座落在泰北芳縣的中泰文雙語小學,深深寄託著上人期能復興中華文
化,以及許給這群中華後裔不一樣人生的殷切盼望。



大捨與不捨的抉擇

雨聲更添寒意,午後知客室的圓桌,一對夫妻和上人談起正值花樣年華的
女兒,因腦幹腫瘤病情惡化快速,此刻在花蓮慈院加護病房,隨時可能告
別人間。

心疼女兒承受之病苦,母親擦拭著不捨的淚滴,述及女兒曾向志工顏惠美
表達器官捐贈之意願。上人讚許女孩的勇敢,也同時安慰這位傷心的母親
:「孩子與我們的緣就是如此啊!此刻要盡人事、聽天命。令人放心的是
,孩子意識仍清楚,且心中無懼怕,願意捐出器官的這念心相當灑脫啊!


上人表示,學佛就是在學「看得開、放得下」。「倘若孩子此生的業、緣
皆盡,作父母的難捨亦要能捨;當成就孩子器捐的這分心,讓她的器官在
別人身上延續,給予他人重生的機會。而救一個人就是救一個家庭,讓她
的精神活在更多人的身上,發揮生命最大的意義。」

上人期勉這位母親化小愛為大愛,把周遭與女兒年齡相仿的視為自己的孩
子,付出媽媽的愛,如此人生才會更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