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脫離「此時此地」 | 
                   
                  
                     | 
                   
                  
                    ◎釋德  | 
                   
                  
                     | 
                   
                  
                    ◆五月五日《農三月十七》 
                       
                       
                      【靜思小語】 
                       
                      所謂「佛法生活化」,就是務實── 
                      把握當下時空背景,不脫離「現在」的此時此地。 
                       
                       
                       
                      不政治化、不神化 
                       
                      「學佛,不要鑽牛角尖。」上人與志工研討會務時,提及要有正信的宗教 
                      觀。「真學佛者,要立定為人做事的志願,意即透過奉獻自己去拯救眾生 
                      ,才能長養慈悲、增加智慧。」 
                       
                      如何才能救度眾生?上人說:「佛法必定要生活化,所謂生活化,就是要 
                      務實,要把握當下時空背景,不脫離『現在』之此時此地。如有些流傳至 
                      今的宗教儀式,是當初祖師大德們應機應緣所制下的方便法,莫拘泥於形 
                      式一成不變。佛法需如水──隨方就圓,要觀機逗教提出切合時代的方便 
                      之法。」 
                       
                      上人強調,人生要務實,否則思想一旦流於虛幻,就很麻煩了。「宗教政 
                      治化或神化都是偏差。什麼是政治化?就是宗教被政治利用,人們假借宗 
                      教之名行鬥爭之實,使人處在對立與戰爭之中。把宗教神化,則是對宗教 
                      存有不正確或不切實際的幻想,例如以殺人為美德、自殺是光榮,或妄稱 
                      殺人後可以上天堂享用佳餚美酒等……實在非常危險。」 
                       
                      上人言,脫離人群無法可修,慈濟推動的是人間佛教,強調佛法生活化, 
                      教人要各盡本分、恪守人倫。「若能打破我執,有大我精神,就能自在出 
                      入紅塵,隨緣盡力做人間事。」 
                       
                       
                       
                      心內的福田 
                       
                      在佛教中,有所謂「福田僧」,是指出家人能演說開示眾聖道法以利樂眾 
                      生,所以是眾生布施供養以種福田的處所。有人以為「福田」二字不能隨 
                      意引用,唯有稱「福田僧」時,才能用「福田」二字? 
                       
                      上人表示不然。「學佛莫有所執著,唯一當執著的是『行善』──堅持度 
                      眾而不退轉。若是執著文字,在名相上咬文嚼字,這就很苦了!」 
                       
                      「佛陀來人間,本來就是要救濟眾生,啟發眾生的慈悲心,去幫助需要幫 
                      助的人。在佛教,即有所謂敬田、悲田與恩田;敬田是敬仰三寶,恩田是 
                      報父母及師長恩,悲田是救濟苦難眾生。若能行此三事,則三福田合而為 
                      一真大福田。」 
                       
                      「佛陀開示眾生平等,人人都有自性三寶,道場在每個人的心中,要建設 
                      好自心的道場。有心投入慈濟付出,人人都是人間菩薩,本分就在造福人 
                      間;而真正的福田是要往內修──內修感恩心、尊重心及恭敬心。」 
                       
                      上人強調,「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沒有眾生的苦難,那能啟發自己的 
                      覺性?故學佛,要廣結福緣、勤耕福田。 
                       
                      海外志工提問:在服務貧病人士時,是否應加入佛教儀式,讓人感受到佛 
                      教的慈悲與莊嚴?上人表示毋須執著,要尊重不同信仰的人。「其實,佛 
                      法不離兩件事:一是諸惡莫作,二是眾善奉行。能引導人有錯則改、往善 
                      的方向走、未發心令發心,這就是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