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捨近求遠,徒勞無功 | 
                   
                  
                     | 
                   
                  
                    ◎釋德  | 
                   
                  
                     | 
                   
                  
                    ◆五月七日《農三月十九》 
                       
                       
                      【靜思小語】 
                       
                      眼前遍滿荒草,卻到遠地拔草,則此地荒蕪更甚, 
                      而遠地不久又雜草蔓生。 
                      捨近求遠將疲於奔命、徒勞無功。 
                       
                       
                       
                      教育工作者的「父母心」 
                       
                      北市一所國小校長來訪。言及當今家長注重子弟課業成績,也希望孩子快 
                      樂成長、擁有良好的人格與品德;然卻因過於疼惜,不捨他們在校學習灑 
                      掃。 
                       
                      校長表示,落實小學生的生活教育很重要,更需老師志同道合帶動,才能 
                      蔚為風氣;但也有老師認為,帶領學生整理環境並非分內事,較不肯配合 
                      。 
                       
                      「凡事論法說理,並不能完全使人配合;唯有啟發良善本性,才能自動自 
                      發。」上人表示,教育乃良心事業,要啟發老師以「父母心」教導孩子, 
                      「父母心發乎天性,無須指點即懂得如何疼惜孩子,引導走往正確的方向 
                      。」 
                       
                      校長認同表示,三言兩語不能改變人的觀念與想法,「我應以身作則,若 
                      作出榜樣,就能啟發老師以父母心愛孩子,全心、真心奉獻於教育。」 
                       
                      「辦教育很辛苦,慈濟小學招募良師時也遭遇重重困難。很感恩楊月鳳校 
                      長在艱難境況中堅持理念,建立優良校風。」上人讚歎楊校長將心力全然 
                      投注於慈小,不只關懷學生,也愛護老師,並且勇於承擔,是一位兼具愛 
                      心與毅力的教育家。 
                       
                      上人表示,隨性而為的社會風氣日漸普遍,外在環境如此,要孩子安下心 
                      來讀書,實在不容易;應從家庭、社會整體觀念修正做起,調整好孩子的 
                      心性,教育方能上軌道。社會型態不斷改變,上人期待教育工作者守住原 
                      則,不隨波逐流、沒於濁流,才能穩固倫理與生活道德。 
                       
                       
                       
                      就地耕耘,就地播種 
                       
                      午後,聽取澳洲布里斯本、黃金海岸志工報告會務。 
                       
                      「就地耕耘,就地播種,方能就地菩薩招生。」思及志工遠赴昆士蘭內陸 
                      義診,投注心力、經費甚鉅,又因時間有限,服務病患人數也受囿。上人 
                      提醒當量力而為,「捨近求遠將疲於奔命、徒勞無功。如同眼前之地遍滿 
                      荒草,卻到遠地拔草;此地荒蕪不曾改善,遠地則不久後又雜草蔓生。」 
                       
                      上人表示,身邊的窮困人家、街友或意外受災者,正是需要關懷的對象; 
                      也能讓社區鄰里有機會就近了解慈濟,進而認同與投入。待投入者多、力 
                      量匯聚,即有餘裕澤及遠地。 
                       
                      「付出多少、愛多少人,就有多少人愛你。」上人叮嚀,不論在那一個國 
                      家,慈濟人腳踏別人的土地,當思回饋;助人不分宗教、國籍和種族,但 
                      心靈與行動不能離開宗教情懷,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中,要時刻精進。 
                       
                      「所謂精進,並非指一直拜佛。禮佛用意是提示佛教徒勤加修身、藉由禮 
                      拜過程調伏心性,朝向佛的境界努力。將心與身調適好,身心皆健全,才 
                      能歡喜付出。」上人表示,身為佛教徒,要照顧好心靈道場,莫原地踏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