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把「禮」找回來 | 
                   
                  
                     | 
                   
                  
                    ◎釋德  | 
                   
                  
                     | 
                   
                  
                    ◆六月二十五日《農五月初八》 
                       
                       
                      【靜思小語】 
                       
                      待人處事,圓融才能和諧; 
                      原則中有方便,方正中有圓融。 
                       
                       
                       
                      方正與圓融 
                       
                      《禮記》曲禮云:「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 
                       
                      禮的作用,在於確定人際之間的規矩法度,以及明辨是非善惡的道理,使 
                      長幼有序,應對進退合乎道德修養。依禮而行,對人就不會為圖私利而逢 
                      迎奉承,也不會動輒侵犯侮辱別人;於己則嚴以自律、言行一致,合乎仁 
                      義之道。 
                       
                      「以禮自律」是為人高尚的行儀與節操。上人與教育志業發展處同仁座談 
                      ,表示若欲建立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大家應有志一同,從自己做起。 
                       
                      「慈濟辦學以誠以正,教發處擔任教育志業體之間及對外的橋梁,可謂責 
                      任重大,行進方向必定正確,合乎慈濟理念;溝通方式則要圓融,以維護 
                      團體和諧。在原則中有方便,在方正中有圓融,如此用心於待人處事,凡 
                      事便能推動無礙。」 
                       
                      人的品德修養展現於外即為禮儀形象,若有顆溫柔和善的心,表現出來的 
                      就是溫柔和善的舉止,予人文質彬彬的美好形象。上人慨嘆當今台灣社會 
                      氣氛令人感到紛亂不安,漸失禮節儀範是原因之一,「欲使人生活安定、 
                      心靈平和,最該推動的是禮貌運動──重視生活的規矩與禮貌,重拾昔日 
                      人與人間和善、親切、有禮的美德。」 
                       
                      彼此互敬、互愛,才能促進氣氛的和諧。上人期盼:「慈濟校園中能有『 
                      觸覺』的教育──師生、同事之間,人人見面打招呼、面容常帶微笑,展 
                      現出行儀之美,表達出對彼此的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