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出「良知良能」 | 
                   
                  
                     | 
                   
                  
                    ◎釋德  | 
                   
                  
                     | 
                   
                  
                    ◆七月十六日《農五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 
                       
                      教育的重點,應在培育學子良知良能、道德倫理, 
                      並發掘出人性本善、純真的良能。 
                       
                       
                       
                      歡迎「留學台灣」 
                       
                      慈濟教育志業完全化及國際化,一直是上人辦學的期待。眾人有志一同, 
                      一步一腳印地耕耘,從幼教、小學、中學而至大學、研究所,全程及整體 
                      教育體系因此圓成;而今慈濟大學展現有目共睹的亮麗成績,教育部去年 
                      評比認為,慈大有希望成為全球百大學府之一。 
                       
                      慈濟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州學院,自二○○二年二月起進行為期三年的交 
                      換學生計畫,讓兩校學生體驗在不同國度、環境學習。今年暑假,慈大生 
                      命科學系有七位學生至科羅拉多州學院學習,而美國科大學生結束在台兩 
                      個月的春季課程後,其中兩人申請在慈大進行實驗計畫。 
                       
                      隨同交換學生前來進行春季課程教學的科大教授,肯定慈大的校園環境、 
                      教育方式,給予學生豐富且貼切的人文啟發。科大學生亦認為,慈大研究 
                      設備與技術不下於美國大學;其中二度來台的班•卡司特(Ben Custer)  
                      說,慈大純淨的環境讓他專注於學術研究,慈濟人文涵養也讓他體悟良深 
                      ,明年暑假還要來慈濟學習。 
                       
                      班•卡司特日前來精舍,感恩上人創立慈濟大學,並表示也要學習慈濟精 
                      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告訴上人:「我相信您的夢想,也相信跟隨您 
                      的人,可以改造這個世界。」 
                       
                      聽聞班•卡司特表達他在慈濟所見所思,上人欣悅地說:「多麼可愛啊!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唯有實際投入去感受,方能將道理、知識與實 
                      作經驗融會貫通,真正豐富自我內涵。」 
                       
                      反觀現今台灣許多父母認為國外的教育環境比較好,把孩子送出國當「小 
                      留學生」,上人表示,父母要兼顧台灣事業與照料在國外求學的孩子,當 
                      「空中飛人」兩邊跑,長久下來,衍生許多家庭問題,甚而造成社會問題 
                      。而孩子在國外物質生活無虞,易感染以自我為中心的風氣,常忽略品德 
                      涵養,以致任性妄為、行為偏差……令人擔憂。 
                       
                      上人認為,若能用心辦學,讓父母放心孩子在台灣受教育,則可避免問題 
                      發生。「教育的目標,不應著眼於提升孩子的社會競爭力,當以培育孩子 
                      良知良能、道德倫理為要。」 
                       
                      「台灣擁有優良美好的文化,若能用心辦好教育,善加珍惜發揚,外國學 
                      子就會心生嚮往而來學習。」上人期待能有更多外國學子來台灣接受慈濟 
                      人文教育。 
                       
                      上人提及,慈濟在墨西哥、南非、印尼為窮困的孩子蓋學校,慈濟給的不 
                      多,孩子們卻都非常感恩。「生活在困苦中的孩子,沒有被物欲污染,肯 
                      認真學習、懂得感恩、自愛自律,慈濟又透過人文教育,發掘出他們善良 
                      、純真的良能,因此孩子們表現出良好的人文氣質。」 
                       
                      上人期待慈濟人再接再厲,加強品德涵養及生活教育,將慈濟大愛及感恩 
                      的文化展現於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