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要「智識」還是「智慧」? | 
                   
                  
                     | 
                   
                  
                    ◎釋德  | 
                   
                  
                     | 
                   
                  
                    ◆八月二十八日《農七•十三》 
                       
                       
                      【靜思小語】 
                       
                      智識,重於計算衡量私己的得失,往往引來煩惱; 
                      智慧,則能開啟良知良能,樂在付出而無憂患。 
                       
                       
                       
                      相惜、相愛、相扶助 
                       
                      危脆的山河大地,抵擋不住失衡的變異;受到艾利颱風侵襲,北部山區部 
                      落紛紛傳出傷亡災情,土石崩塌如滔滔巨浪淹覆屋宇,災後倖存的生者, 
                      只能哀慟悲號,再也喚不回逝去的至親。 
                       
                      早會時上人表示,人人應以同舟共濟之心,相惜、相愛、相扶助,並調整 
                      心態面對自然。 
                       
                      「宇宙猶如一個大乾坤,人類的存在,實渺如寄存於人體的細菌。倘使病 
                      菌能與體內細胞平衡、和諧共處,即能常保健康;反之,若病原過於囂張 
                      ,人體細胞無法牽制,當令百病叢生,嚴重威脅生命。」 
                       
                      上人指出,災變發生乃大乾坤之示警;而災難過後,每個小乾坤的小我人 
                      生,應好好調適、重新省思,調整生活心態。 
                       
                      開學在即,為使水患後滿布淤泥的校園能恢復原貌,不延宕孩子讀書,慈 
                      濟志工前往幾個國小進行清掃工作。上人對此表達感恩:「孩子的教育不 
                      能等啊!慈濟人非常細膩,連課桌椅都悉心擦洗。」 
                       
                      此外,志工也憂心淹水後環境衛生不佳,於是出動大批人力及挖土機、環 
                      保車,在三重一帶進行清掃。從路頭一路掃到路尾,工具不夠用,還有人 
                      隨手拿起木板,刮除馬路上的淤泥,連停在騎樓的機車也一併洗乾淨。 
                       
                      「慈濟人不畏辛苦,令市容很快恢復亮麗,使商店得以營業而恢復商機。 
                      這一大群志工的身影,實在令人感佩與感恩!」 
                       
                      慈濟人醫會也派出醫療隊赴三重市及新莊市,為受傷民眾及救災人員看診 
                      。「當眾生有需要時,志工總是無處不在,這溫柔的身影,膚慰了無數人 
                      的身與心啊!」 
                       
                       
                       
                      喜而無憂的付出 
                       
                      「付出,要能無憂、無患。」上人與宗教處同仁談話,言及此次艾利風災 
                      ,再三叮嚀志工不能進入危險山區,必須待救災人員將受困民眾安全送至 
                      平地時,接續給予關懷、膚慰陪伴。 
                       
                      「慈濟人平日行事要『悲智雙運』,然遇及急難災變時,要先以冷靜的『 
                      智慧』去分析、思考。」上人解釋,所謂「慈悲喜捨」,除了心懷「人傷 
                      我痛,人苦我悲」的慈悲心,亦要了解「喜」之定義--即付出無患。 
                       
                      何謂無患?即於行動前,要先思考周全,確定不會對己身造成傷害、也不 
                      會對他人構成困擾;而做事時,須用智慧判斷輕重緩急,要有所取捨。如 
                      此才能做得喜而無憂、無患。 
                       
                      上人強調,慈悲心具足之外,尚須培養成熟的智慧;而智慧不等同於智識 
                      學問。 
                       
                      「徒具智識者,重於計算衡量私己之得失利弊,往往引致人我是非;具智 
                      慧者則會思考,如何方能啟人良知,使之無憂患,且能從做中得歡喜。」 
                       
                      能讓人從付出中得歡喜而無安全之憂,才是上人所強調「悲智雙運」的表 
                      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