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動作背後的「大意義」 |
|
◎釋德 |
|
◆八月七日《農六•二十二日》
【靜思小語】
改變習氣,從細微的生活習慣開始調整,
進而步步掃除覆蔽心頭的無明黑塵。
改變習氣的第一步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在古代中國,立秋這天有許多迎秋的禮俗
,民間有祭祖和嚐新(吃新成的米飯)等賀節儀式。鑑及儀禮可格正人心
、令風俗淳厚,在與中部地區協力隊組開示時,上人強調宗教之美在於行
止端嚴、儀軌合宜,故日常生活應用心學習行住坐臥四威儀。
「人受環境薰習,各有各的習氣;若團體中人人依各自的習慣行事,展現
出來的形態就不整齊。」上人言,大家秉持佛心師志甘願投入慈濟志業,
雖然各人習氣不同,但本性皆具清淨的智慧;既然有共同的心、志、願,
再用心調伏自我習氣,團體就能很單純。
「小動作蘊含大意義!」上人強調,生活儀軌可以調整不良習氣,所以「
精進一日課程」,讓大家從生活規矩仔細學起。
上人表示,當今世界災難頻生,起因於「人心脫軌」;既在人間菩薩的訓
練場修行,就必須注重與學習儀軌,從生活習慣修正薰染多年的習氣,進
而步步掃拂覆蔽心頭的無明黑塵。人心受到清流淨化,社會將有更多的幸
福家庭。
撒下一粒善種子
上人表示,這幾天看到許多慈濟家庭,皆是原本只有一位家庭成員接觸慈
濟,從一顆愛的種子開始,帶動家人啟發出粒粒愛的種子,這就是度化的
教育,就是社會的希望。
「因緣環環相扣,只要心中有愛便能感動人心、開啟人人的心門;愛心啟
發了,就能發揮強大的助人力量。」上人以泰北為例,慈濟為泰北難胞進
行三年扶困計畫,從此撒下愛的種子。建設慈濟村之後,為了讓下一代擺
脫貧困窘境,慈濟遂在清邁建學校。
學校建設即將完成,六位在當地聘請的老師日前回台接受三個月的華語培
訓,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返泰後與慈濟志工在鄰近慈濟中小學的芳縣市區
,挨家挨戶介紹慈濟,並召募婦女參與大愛媽媽培訓課程,關懷陪伴將來
就學的孩子們。
七月二十六日凌晨,泰北慈濟村附近的門類村因為大雨成災,當地志工結
合六位泰籍老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勘災、造冊、採買物資,當天晚上就
進行發放。志工中還有之前慈濟人挨家挨戶拜訪的芳縣市區愛心人。
「人人受到啟發,在付出中體會自身的富有──不只有形的物質不覺匱乏
、並感受到自性富足的愛心。如此就能進一步帶動社會的清淨與祥和。」
上人勉眾要照顧好本性、導正習氣,如此不但不會被社會不良風氣污染,
還能進一步發揮淨化人心的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