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開出「清流湧泉」 | 
                   
                  
                     | 
                   
                  
                    ◎釋德  | 
                   
                  
                     | 
                   
                  
                    ◆九月十八日《農八月初五》 
                       
                       
                      【靜思小語】 
                       
                      醫療搶救生命、教育搶救慧命, 
                      文化工作者則要有「開拓社會清流湧泉」的使命。 
                       
                       
                       
                      「該做」的事 
                       
                      早會中,美國洛杉磯「騎士橋國際救援組織」(Knightsbridge 
                      International)愛德華博士(Edward Artis),與眾分享大病初癒後,益發 
                      壯志的心情。 
                       
                      今年七月,愛德華博士在菲律賓從事人道救援工作時心臟病發,生命垂危 
                      ;雖然經急救挽回一命,但當地醫師表示,其心臟極度脆弱,不適合再做 
                      危險的救援工作,須長期靜養才能維持生命。 
                       
                      「當醫師為我急救時,我腦海中只想到三件事──家人、援助工作怎麼辦 
                      ?還有上人……」 
                       
                      由於博士曾多次與慈濟合作國際賑災,領有「慈濟委員」證,遂決定來台 
                      見上人最後一面,歸還委員證,隨即返回美國與家人共處生命最後時光。 
                       
                      然而當他來到花蓮,深深感受到慈濟人的愛與疼惜,遂決定留在慈院接受 
                      治療。沒想到,在慈院悉心治療、照顧下,他日漸恢復健康。 
                       
                      愛德華博士說:「如今,我的電池又充飽了!很高興不必『退休』,可以 
                      繼續以慈濟委員的身分擁抱蒼生,每天都去做『人』應該做的事、做我想 
                      做的事。」 
                       
                      他當場對眾發願:只要世間苦難人有需要,將隨時待命,跑在最前線。「 
                      做好一個人,是對我自己最大的期許。」 
                       
                       
                       
                      清流泉湧,善能破災 
                       
                      文化志業主管合心共識營圓緣時,上人開示:「社會上行行業業各有專才 
                      ,但皆有共同、不可或缺的使命,就是──愛。」 
                       
                      隨著科技進展與社會遷變,媒體乃年輕一代最易模仿的資訊來源,上人叮 
                      嚀,媒體工作者應擔負起社會責任。「應現代社會之需要,慈濟廣開四大 
                      志業、八大腳印與八大門徑,讓大家能從其一入慈濟宗門;然每一道門, 
                      皆少不了人文與文化。」 
                       
                      上人表示,不論站在那一個角度任事,都要以真正能利益眾生為前提。「 
                      人人都要有使命感。如醫療搶救生命、教育搶救慧命,而文化工作者則要 
                      有開拓清流的使命,引導人將偏差、污染的觀念扶正,拯救人心。」 
                       
                      上人強調,台灣小島如汪洋中的一艘船,禁不起謾罵聲波共振。「期待文 
                      化志業同仁,齊心致力於傳遞戒慎、敬畏以及虔誠的祈禱聲,矯正大眾脫 
                      軌失序的人生;讓人情美好的良善聲波,在台灣共振。」 
                       
                      入夜後,涼風徐吹,文化志業體主管們結束一日課程,臨精舍後方蓮花池 
                      畔空地圍坐而聚,盞盞燭光點綴出溫馨氛圍。上人現身於此星光夜語會場 
                      ,殷切叮嚀,期待眾人有志一同,成為清流的湧泉,用心讓愛的聲波共振 
                      ,以善破災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