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種子才會有果實 | 
                   
                  
                     | 
                   
                  
                    ◎釋德  | 
                   
                  
                     | 
                   
                  
                    ◆九月十九日《農八月初六》 
                       
                       
                      【靜思小語】 
                       
                      任何果實,都是從一顆種子開始; 
                      任何成就,都是從踏實付出而得。 
                       
                       
                       
                      有動作才有成果 
                       
                      南區培訓慈濟委員、慈誠隊員尋根暨精神研討會,上午在花蓮靜思堂舉行 
                      圓緣。莊穆的講台上,多位志工上台分享克服身心障礙,用生命投入志業 
                      的歷程。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令人聞之動容。 
                       
                      「慈悲並非掛在口邊,要踏實力行方有意義。」上人開示時,以「愛的使 
                      命」勉眾,要具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且應深入了解何謂「 
                      因果」。 
                       
                      「因就是種子,能長成纍纍果實。」上人以種子譬喻,植入土中,加以水 
                      分、陽光、空氣等助緣,刺激生長因子,方得以茁壯成為大樹,開花結果 
                      。 
                       
                      「任何一種果實,都是從一顆種子開始;如果沒有實際種植、用心栽培, 
                      就不會有收成。」上人表示待人處事亦同,種因才能得果,力行才能得之 
                      。 
                       
                      方才一位志工分享,年輕時拜佛誦經只為求子,然而經歷多次人工受孕失 
                      敗,心灰意冷,幾近放棄人生;在加入慈濟後深受感動而提振精神、積極 
                      付出,期待能培養出良好的氣質,承擔起教育志業體懿德媽媽之重任,將 
                      小愛化為大愛。 
                       
                      「她如願擔任懿德媽媽,擁有八到十個孩子;這『從無而有』的過程,皆 
                      是身體力行而得,才足以作為孩子的模範。」上人勉眾積極付出,留下愛 
                      的足跡,為大愛作見證。 
                       
                       
                       
                      內外具足「真善美」 
                       
                      團體之美,乃由每個個體所成就;而個人的處事原則該如何?上人表示, 
                      慈濟人應「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慈濟人文的表現,就是「真 
                      善美」。 
                       
                      上人殷切勉眾,要提起「正」信──行為正確、行於中道,莫落於迷信或 
                      妄信中;要用「誠」懇之心,發揮智慧的「信」念,相信人人有愛,並且 
                      「實」在做事、無所求付出。 
                       
                      此外,「待人處事,應展現個人的內在涵養。」上人強調,不論是用餐時 
                      的龍口含珠、鳳頭飲水,乃至於服裝儀容,皆應展現氣質與修養,令人見 
                      之心生讚歎。「語默動靜、舉手投足皆要用心,照顧好個人形象就是自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