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發心就要起步 | 
                   
                  
                     | 
                   
                  
                    ◎釋德  | 
                   
                  
                     | 
                   
                  
                    ◆十月七日《農八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 
                       
                      慈悲喜捨,是學佛的起點。人群之中,是精進的道場。 
                       
                       
                       
                      發揮愛心,提升覺性 
                       
                      「慈悲喜捨,是學佛的起點。發心就要起步,精進才能達到目標。」今日 
                      是精舍每月對照顧戶的發放日,發放前援例進行藥師法會。上人在法會中 
                      開示,佛陀的教法其實很單純,就是啟發人人的愛心、提升覺性,讓人人 
                      知道生命的價值在於為人群付出。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能救人者就是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即是人間菩 
                      薩。」上人提到日前在台灣舉辦的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透過人醫志工的 
                      心得分享,可知人人都以同樣一念愛心,在世界各角落關懷病苦眾生。「 
                      他們視病如親,不畏髒臭、不畏奔波之苦,只為救人的情操,令人讚歎; 
                      這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啊!實在是貧病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 
                       
                      上人開示,佛教中「五明」之一「醫方明」,即是尊重生命、以醫療拔除 
                      眾生身體病痛的苦難。「人人的身心調和,守規律、安本分,彼此和睦相 
                      處,社會就能清淨祥和。」 
                       
                       
                       
                      生命無價,醫療之愛不停歇 
                       
                      「無論外境如何艱困,有心就不難,希望大家為大愛而承擔。」午後進行 
                      的四大志業志策會上,有感於醫療與教育志業的壓力皆十分沉重,上人以 
                      此勉示各主管。 
                       
                      在現今社會環境與醫療制度下,醫院經營益形困難。「但生命無價啊!我 
                      們不能也不忍將病患拒於門外,亦不可減少醫療品質。要堅持視病如親的 
                      態度,對病患的愛不能停歇。」上人強調慈濟醫療志業尊重生命、搶救生 
                      命的理念,必須堅持。 
                       
                      「常聽聞慈院有醫師不顧三餐與睡眠,全心全意照顧、搶救病患生命;這 
                      就是用自己的生命走入病患的生命中。病患實應給予醫師感恩與敬重!」 
                      上人感嘆,古早社會對醫師的感恩與敬重,現今很難再見。 
                       
                      「不論醫療環境如何轉變,我們還是必須以愛出發,為保有醫療人文而持 
                      續努力。」上人表示,困難的時機總會度過,最重要的是站穩自己的腳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