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捨我其誰 | 
                   
                  
                     | 
                   
                  
                    ◎釋德  | 
                   
                  
                     | 
                   
                  
                    ◆二月十七日《農正月•初九》 
                       
                       
                      【靜思小語】 
                       
                      面對苦、面對難,要提起「沒有我不行」的使命感。 
                       
                       
                       
                      見苦、思苦、了苦、脫苦 
                       
                      商店水溝旁,一位年輕的馬來人有氣無力地問:「今天是華人新年嗎?」 
                      志工雙手遞上禮品,告訴他:「今天是除夕,明天就是新年了!」年輕人 
                      茫然的眼神頓時盈滿感激;躺在地上的印度裔街友一接過志工遞來的米粉 
                      ,當場狼吞虎嚥吃了起來,還高興地把志工送的衣服和長褲,往身上比試 
                      ;一處陰暗轉角,孱弱的馬來老人席地而眠,聽見志工的呼喚,才虛弱地 
                      睜開眼,將紅包握在合十的手中,嘴角綻放感恩笑容…… 
                       
                      夜空下,藍天白雲的身影跫音穿梭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街道巷弄間,一次 
                      次投以真誠之心,膚慰露天而眠的街友。四年來,慈濟人都在農曆春節前 
                      舉行街頭發放,讓無家可歸的人感受到溫情。 
                       
                      「真是堪嘆的悲苦人生!」見街友的苦相、慈濟人溫暖的身影,上人於早 
                      會時對眾闡釋「苦」。 
                       
                      上人說,釋迦牟尼佛出家前,貴為太子;但他見人生「生、老、病、死」 
                      諸苦,覺悟到即便是富貴人家,同樣無法避免此歷程! 
                       
                      除了人的生老病死之外,佛陀也從自然生態中看到了弱肉強食的殘酷,聯 
                      想到人類社會亦是如此——人與人爭、國與國爭……「貧者長時陷入飢寒 
                      交迫,苦不堪言;富者因為有求不盡的貪婪,所以無法快樂。加上天災人 
                      禍、老死病苦……人生的確是苦不堪言!」 
                       
                      上人輕喟,迷者眼光短促,不見生老病死之苦;覺者能透視人間疾苦,進 
                      而探討解決苦的方法,故悉達多太子決意捨去富貴榮華,修行證道之後, 
                      即向世人闡釋「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陀欲令眾生先體會、認清苦相,故以苦諦作為說法序幕;教示人人在 
                      苦難世間,要拉長情、擴大愛,拔除他人苦難。」 
                       
                      「人人都可以走入苦難人的生命中,化解其冰冷的心靈世界,給予希望, 
                      讓他走上光明大道。」上人讚許馬來西亞慈濟人提供熱食、衣物,對街友 
                      而言不只是一餐溫飽,相信也是其生命中溫暖美好的「心靈餐宴」。 
                       
                      「『苦』是真理!若不知苦、不覺苦,就容易在人生中迷失;所以要時時 
                      警惕!感恩慈濟人有志一同行在菩薩道中,成為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 
                       
                       
                       
                      道遠、任重、齊心、步穩 
                       
                      聽取教育志業體主管報告校務後,上人肯定慈濟學子學業等各項表現皆獲 
                      得佳評,表示慈濟教育的方向是正確的,已建立了優良校風;而這都是師 
                      長們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所成就。 
                       
                      教育是漫長且需要投注甚大心力與時間的工作,上人以「拉車向前行」這 
                      首慈濟歌曲作喻,憶述慈濟技術學院前身「慈濟護專」創建時期,教育志 
                      業啟步艱難的歷史淵源。 
                       
                      「二十年前,一名出家人要蓋醫院、辦學校,談何容易?尤其在偏遠地區 
                      ,要請醫師很困難、要辦護專也沒有師資,實在很辛苦。但是我覺得就是 
                      因為苦,所以我才要去做;就是因為難,捨我其誰!」 
                       
                      這股「沒有我不行」的使命感,促使上人提起毅力去做。 
                       
                      剛開始建立慈善志業時,上人自喻當時是一隻小牛,自在地吃草、喝水; 
                      當醫院蓋起來了,就好像這隻牛犢穿上鼻環、掛上犁,是開始要耕耘的時 
                      刻了;在社會普遍認同、肯定慈濟之際,這隻牛背上了車,承擔慈善、醫 
                      療、教育、文化、環保、國際賑災、骨髓捐贈……責任日漸加重! 
                       
                      「拉車上坡不容易,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只要人人出一根手指頭,就能 
                      聚集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幫助這隻牛順利拉車爬上山坡去。」 
                       
                      上人表示,欲影響社會,要從個人做起;有一顆好種子就能衍生出無數顆 
                      好種子,故慈濟教育強調「人文」。 
                       
                      「啟發孩子們的清淨本性、端正他們的人品與言行,需要各位有志一同, 
                      齊心推動慈濟教育人文、慈濟人文教育。」上人期勉教育志業體主管,肩 
                      負起教育的使命——啟發、延續學子的慧命,誓為清流教育的典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