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既無所求,何來煩惱 |
|
◎釋德 |
|
◆三月十七日《農二月•初八》
【靜思小語】
人和無是非,包容就能圓。
善的環流,淨如琉璃
「我們不是要與人競爭,而是要提升醫療的品質。」新店慈院將在五月初
啟用,上人今在院區與志工座談,敦示硬體建設完成了,軟體的醫療團隊
與志工團隊,一定要「美」。
「有團隊精神才是真正的美。若只是某個人很突出,反而會破壞整體美;
團體的美必須由人人共同成就。」
上人強調團結力量大,「能和才會美」,若不合心,誰也不肯聽誰的,就
難以成事。「在慈濟團體任事,雖然人多,但心要合一,事才能圓滿。」
「人和無是非,包容就能圓。即使對方惡言相向,也要相信他心中有愛,
所以才會投入慈濟,要感恩對方這分愛心;有感恩心就不會起衝突。」
製作琉璃,只要其中有水泡,就須重製;上人喻示,要形成一個大琉璃圓
,也必須用心在每一個小處。「慈濟是你的、我的、也是他的。身在善的
環流中,我期待大家能相互包容,如此慧命才能成長,也不辜負『大家的
慈濟』。」
超越得失,所以無怨無悔
如何才能無怨無悔?「要超越得失之心。」上人表示,出家四十多年來,
雖然歷經許多辛苦,過程坎坎坷坷,但從來沒有後悔過;只是不斷調整自
心,也引導他人用生命投入人群。「我沒有得失之心,只要看大家幸福,
我就開心了;看人間沒有苦難,我就安心了。所以一路走來,無悔無怨。
」
「人生有煩惱就是因為有所求。若心只有給、不要求回報,也沒有想要『
得』的念頭,就不會有煩惱。」上人教示,信己無私、心不貪婪,故無所
懼,不必擔憂他人議論;信人人有愛、大捨無求,所以「做」就對了。
上人期勉慈濟人,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什麼是出世的心?也就
是『無得失』,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
未來志工要在新店慈院服務,上人表示,要將醫院視為修行道場。「慈濟
道場不只是讓大家集會共修,拜佛、聽經等,而是提升人品的社教場。唯
有大家落實這分精神,菩薩道場才能穩固,慈濟精神也才能代代相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