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消失的良能 | 
                   
                  
                     | 
                   
                  
                    ◎釋德  | 
                   
                  
                     | 
                   
                  
                    ◆四月十日《農三月•初二》 
                       
                       
                      【靜思小語】 
                       
                      人生若只有學習而沒有付出, 
                      或是只說不做,愛人的良能很快就會消失。 
                       
                       
                       
                      用愛灌溉 
                       
                      「心中有愛,就是幸福人生。愛,讓人有源源不絕的付出力量。」早會時 
                      ,上人提及慈濟人一波一波投入斯里蘭卡海嘯災區,為了中長期的援助計 
                      畫日日奔忙,至今不歇;大家的心中充滿愛,將辛苦當成幸福。而當地年 
                      輕人亦願意奉獻,目前慈濟人正在漢班托塔培訓當地年輕志工進行訪視工 
                      作。 
                       
                      許多災民於巨變後失去既有的謀生方式,短時間內尚無法整頓生活再出發 
                      ,故慈濟陸續進行白米等生活必需品的發放。當地的小學生們亦自動自發 
                      投入搬運米糧的工作,十歲的孩子肩負一包十公斤的白米,來回多趟,不 
                      但不以為苦,還表示做得很開心。上人讚歎:「小小孩童竟能背負如此的 
                      重量!這是愛的力量使然。他們心中有愛且十分甘願,所以很歡喜。」 
                       
                      「台灣大部分的孩子都很有福,不但受父母疼惜,而且物質充裕、教育普 
                      及。但若問他們是否覺得幸福?答案卻不見得是肯定的。」上人嘆道,有 
                      些孩子小小年紀就說自己憂鬱,若父母師長略有責備,或稍不順其心意, 
                      就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甚至鬧自殺。 
                       
                      「現在的社會生病了!社會有病態,是人的心理生病了,物質腐化了人的 
                      本能。這樣的現象令人擔心。」上人表示,愛,就像乾淨的水、清新的陽 
                      光和健康的土壤,是種子成長最好的因與緣;反之,若給予不健康的環境 
                      、不健康的「緣」,就會破壞種子的好基因。 
                       
                      「所以,培育健全幸福的孩子,除了要給予好環境,最重要的,是須以『 
                      愛』來培育。愛他,不是寵他;用愛灌溉,讓孩子心中有愛、懂得感恩, 
                      才能對人付出愛心。」 
                       
                       
                       
                      晶瑩透徹的琉璃圓 
                       
                      東區慈誠委員幹部今於靜思堂共修。上人在開示時重申「內四法」與「外 
                      四法」,期達「立體琉璃同心圓」之目標。 
                       
                      「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覺得是各如『習性』,也就是習 
                      氣。在環境薰習下,人清淨的本性會被遮蔽,而流露出習氣。例如有人心 
                      無惡意,但是說的話語或口頭禪卻很傷人;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好習性。 
                      」 
                       
                      上人闡明,慈誠、委員需要培訓,就是為了將原本散漫的生活習慣重新組 
                      織、調整不好的習氣,回歸本有的良能,也就是回歸人人清淨的本性。 
                       
                      四十年來,慈濟因上人一滴清淨透徹的清水之愛,點點滴滴匯聚了人人晶 
                      瑩清淨的一念心,在全球鋪成菩薩網;而今慈濟隊伍浩蕩長,但是各人的 
                      習性不同、觀念不同,有時難免碰撞。 
                       
                      「若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互愛消失了,就容易產生摩擦。」上人勉勵大家 
                      用尊重、愛及關懷的心態相對待,「有這樣的功夫,才是真修行;能彼此 
                      感恩,才能同心協力發揮愛心。」 
                       
                      上人指出,要合心,先要凝聚力量。「協」字有三個力相加,「三」人以 
                      上就是眾,眾人群策群力,力量才能凝聚;合心加上協力,外有和氣、互 
                      愛的支撐,才能齊心並進,發揮力量。 
                       
                      「學無止境,每一天都要縮小自己,才能再學習。學多少就能付出多少, 
                      這就是功能。」上人叮嚀,若只有學習而沒有付出,或是只說不做,愛人 
                      的良能很快就會消失;如果覺得自己資深,就倚老賣老脫離人群,便會失 
                      去良能。 
                       
                      「世界上有許多苦難眾生,等待我們去愛。」上人期盼人人照顧好自己的 
                      心地,以慈悲喜捨之心付出,並用誠正信實相待;如此清淨無私之心相結 
                      合,就是晶瑩透徹的琉璃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