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知足最大富 | 
                   
                  
                     | 
                   
                  
                    ◎釋德  | 
                   
                  
                     | 
                   
                  
                    ◆四月四日《農二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 
                       
                      能知足才會善解,會善解才能包容, 
                      能包容就懂得感恩,有感恩心的人才能真正發揮大愛。 
                       
                       
                       
                      內修四法,外行四法 
                       
                      「慈濟四十年間,為建設四大志業、推動八大腳印設立種種方便法。其中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實為慈濟人之內修四法;『合心、和氣、互 
                      愛、協力』則是外行四法。內修外行,方能令立體琉璃同心圓恆轉無滯。 
                      」 
                       
                      上人與宗教處同仁座談,闡釋慈濟四大志業為「四理」,漸次發展的八大 
                      腳印,則為「八正道」之具現;「四理八道」逐步完臻,接下來則是要朝 
                      向「立體琉璃同心圓」之目標邁進。 
                       
                      「合心就是協力、協力就是互愛、互愛就是和氣、和氣就是合心,這是一 
                      個圓的循環。」上人表示,團體的「大圓」、家庭的「中圓」以及個人的 
                      「小圓」,皆須徹底清淨,不沾無明垢染。 
                       
                      「人微細的心念可以擴及全世界,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上人對即將受戒的十七位常住師父開示時,強調「淨琉璃」是從一念晶 
                      瑩剔透的初心擴大,當內修外行四法,匯聚人人清澈如琉璃的一念心。 
                       
                      「諸位立願的初心,與我四十年前的那一滴清淨無染的水滴相同。盼能維 
                      護這一念清淨心,匯聚無染之愛,構築如東方琉璃世界般離垢清淨的世界 
                      。」 
                       
                      上人敦囑,個人修養要做到內修四法,待人處事要做到外行四法。「要將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內修四法』視為本分。有道是『知足最大富 
                      』,能知足才會善解,會善解才能包容,能包容就懂得感恩,有感恩心的 
                      人才能真正發揮大愛。」 
                       
                      上人輕喟,凡夫心存無明,故有煩惱逼人,人與人間動輒磨擦而有不和; 
                      「因此要『外行四法』——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由衷歡喜付出,才 
                      能減少比較心、化解人是我非。」 
                       
                      團體之美,美在個體皆美,上人期勉精舍修行者個個皆能守規矩、盡本分 
                      ,令人見而感受到僧團的清淨,這就是無聲的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