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回歸原點,再起步
◎釋德
◆六月二十二∼二十三日《農五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

人命只在呼吸間,感恩有能力付出;發自真誠的善行最美。



常在喜悅清涼中

時過夏至稻穗滿,閒雲淡抹湛藍天。有道是「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自
然景致依節令更替,萬物依循法則生滅變異,人生行旅亦有始有終。

結束長達十六天行腳,上人於二十二日早會時慨言:「這是我生平第一次
、也是最後一次,陪伴師父從東部到西部,回到福嚴精舍。對師父而言,
這是其人生旅途回歸原點——回到當初他來台第一個建立的人間佛教道場
。」

上人感恩道,師公晚年在花蓮度過,讓終日忙碌於人間事的他終能恪盡孝
心。「老人家的心清淨而超脫,即使病體虛弱,也不說苦,臉上總帶著微
笑,連沉睡中也會笑。」

「師父的心境常在喜悅、清涼中,沒有燠熱也沒有煩惱。即便到最後的時
刻,我看到師父的臉很安詳,生死瞬間毫無掙扎,安詳捨報。」

上人感恩並期勉大家,今後要更積極行走人間佛教的道路,持續「為佛教
,為眾生」!



加強衝勁與毅力

「這一趟路回來,我的心情可說是『回歸原點』。」二十三日午後召開的
四大志業志策會中,上人開示,師公圓寂讓他深刻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情
」十分奇妙——原本師徒間長年因為語言、距離的隔閡,總覺得「因雖然
很深,緣卻是那麼遠」;直到最後那幾秒鐘,感知師徒間的緣其實很深厚
、貼切。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且生生世世追隨。」上人感恩醫療團隊長年用心
呵護老人家的法體,也感恩慈濟大學協助遺體淨護。

「陪伴師父法體返回福嚴精舍,我有很多感恩與體悟。進行荼毘大典那天
,當車門打開、棺木推進火場的那一刻,我很激動——宛如安睡中的老人
家,頃刻間就化為灰燼……內心極為不捨,感慨人生如此無常。」

「但隔天看見師父淨白的舍利,我釋然了!人生本來如此,皆需經歷自然
的法則;生命長短無法把握,能把握的是人身使用權。我體認到要更認真
精進,回歸年輕時的衝勁與毅力,積極推動『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



成就愛與善的典範

上人言及此次至南部了解水患災況,見淹水雖嚴重,但水退去後街道很乾
淨;與幾年前高雄水患過後,滿街垃圾的景象迥然不同。探究其因,實為
資源回收、垃圾減量之功!

「若人人皆能懷感恩心,台灣社會之愛與善,就能成為國際的典範。」上
人明言,真正愛台灣,應該要多用心付出,不一定非要批判才能使社會進
步;無理的批判反而會亂了社會,讓人不知所措。

「看到慈濟人為了救災,雖然全身溼答答,分不清是汗水或災區的積水浸
溼衣褲,但人人臉上都帶著燦爛的笑容,說出口的皆是『感恩』!如此真
誠、行善而表現出的美,無法形容!看大家這樣,我能不認真積極往前推
動嗎?我要趕緊回歸原點,重新起步。」

上人勉志業體主管,往後要更加合心,用心、用愛付出,各志業間相互支
援補不足,為社會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