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安全救人,救人平安 | 
                   
                  
                     | 
                   
                  
                    ◎釋德  | 
                   
                  
                     | 
                   
                  
                    ◆六月二十七∼二十八日《農五月•二十一至二十二》 
                       
                       
                      【靜思小語】 
                       
                      安全時間、安全界限、安全配備, 
                      自身安全才能發揮救人的良能。 
                       
                       
                       
                      對的事,要堅持 
                       
                      家家和樂,則鄰里、社會和睦興仁;欲使民風敦厚,其根本在於人心深植 
                      倫理道德。 
                       
                      慈濟大學社會推廣教育中心陸續於台北、彰化、台南等地開辦各類課程, 
                      民眾在此學習、提升人文涵養。上人與曾漢榮教授、李阿利師姊談話時, 
                      強調慈濟推動社會教育的理念乃為回饋社會、協助經營和樂家庭。 
                       
                      上人提及有志工分享——其做事一絲不茍,因此常對周圍的人「嘮叨」; 
                      有次讀幼稚園的孩子用完餐,碗內尚有殘餚,她便告誡孩子:「若是碗內 
                      的飯菜沒吃乾淨,將來會娶個麻臉太太。」未料孩子竟回她:「沒關係, 
                      只要不像媽媽那麼會罵人就好!」 
                       
                      她因此自省,如何不使人覺得自己嘮叨?於是改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的態度,減少叨念、使人不快的機會。 
                       
                      上人卻認為,惜福的心態、整潔的生活規矩,本來就是正確的,怎以「眼 
                      不見為淨」的心態不去理會,使錯誤繼續?應該教育孩子正確的觀念、合 
                      宜的做事方法,導偏歸正,這才是人文教育。 
                       
                      上人表示,近年來人的素質愈益降低,顯現在邋遢暴露的儀容衣著上;失 
                      業率居高不下卻又引入外籍勞工,正顯示人們崇尚享受、不願從事勞力工 
                      作的心態;又吸毒人口中,年輕人佔一半比例…… 
                       
                      「種種貪婪、不滿足的亂象,令人擔憂人們的福將日趨享盡。」上人致勉 
                      曾教授等人在社區推廣教育中,強化人品教育與生活倫理涵養。 
                       
                       
                       
                      「同心圓」的救災效力 
                       
                      慈濟大型急難救災行動始自一九七三年,於短缺的人力、物力下,動員所 
                      有力量,援助台東娜拉風災災民。此後,慈濟人的身影每每出現在災難現 
                      場撫慰苦難;於多次災變動員中累積救災經驗,如今人多力大,更要整理 
                      出一套安全、完善的救災方式,讓各地慈濟人於急難時從容運作。 
                       
                      二十八日聽取宗教處同仁說明慈濟急難救災手冊及架構草案後,上人指示 
                      :「平時,慈濟人依四合一架構,層層傳達訊息,然後回歸協力,共同執 
                      行;急難時,則收合為同心圓模式即時運作。」 
                       
                      上人解釋,平時依「合心傳承、和氣布達、互愛規畫、協力執行」之架構 
                      運作,一遇緊急動員,當如收網般立即歸入中心,使人力物力發揮極致。 
                      簡言之,因應災變成立的救災指揮協調中心人員,須包括協力、互愛、和 
                      氣、合心的幹部。 
                       
                      不論是風災、水災、地震等災變,上人強調須等候「安全時間」,方得以 
                      動員;若仍是疾風狂作、大雨不歇,或餘震不斷,不可貿然赴往災區,而 
                      須以自身安全為重。 
                       
                      上人分析訂定「安全界限」的考量:若市區積水甚深,但雨勢已停,只要 
                      有安全的交通工具,就能進行救災工作;然山區在水災、地震過後,暗藏 
                      高度危險,故不得涉溪、攀越路斷橋毀之地。 
                       
                      「不要說『為了愛而不畏險途』;應是『為了愛,大家要平安』。」上人 
                      強調,急難救災重點在於「安全時間」及「安全界限」的拿捏;當使人人 
                      知曉,顧及自身安全才能發揮救人的良能。 
                       
                      此外,上人敦促「安全配備」當加緊研製,例如防水衣、鞋,採用輕巧材 
                      質,兼顧安全與美觀。提及近日在麻豆看到「泡棉救生艇」——志工將泡 
                      棉從中挖空製成小船,放置於小卡車上,若行至積水過深、車輛無法前進 
                      的巷道,則換搭泡棉救生艇進入,把便當送到災民手上。此等巧思可供參 
                      考。 
                       
                      「另在設置中央廚房、服務中心時,要考量設置地點與各鄉鎮的距離,盡 
                      量集中物力、人力,要能更安全、更簡潔;使人力多能發揮於撫慰陪伴災 
                      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