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憂慮明天,不如善用今天 | 
                   
                  
                     | 
                   
                  
                    ◎釋德  | 
                   
                  
                     | 
                   
                  
                    ◆九月十四日《農八月•十一》 
                       
                       
                      【靜思小語】 
                       
                      不去憂慮明天、將來會如何, 
                      只要是今日能做的、自己能掌握的,就好好去付出。 
                       
                       
                       
                      不落邊見,回歸人性之美 
                       
                      在德州休士頓太空圓頂球場收容中心,慈濟人幫助卡崔娜颶風災民的同時 
                      ,也傾聽許多悲歡交集的人生故事。 
                       
                      九月十日,一位女士由女兒推著輪椅來到慈濟服務中心。女兒說,逃難時 
                      哥哥、弟弟本來和母親同行,但上巴士前,哥哥因為攜帶寵物無法與母親 
                      前往同一收容中心,弟弟決定到佛羅里達州和女友相聚,於是留下行動不 
                      便的母親獨自來到德州收容中心;已經兩週了,她今天來接母親回家同住 
                      。 
                       
                      細心的志工發現當天是女士的生日,於是眾人為她合唱生日快樂歌,場面 
                      溫馨…… 
                       
                      「為了愛寵物、愛女友,竟然棄長年養育、疼愛自己的老母親不顧;在他 
                      們心目中,將親情置於何處?」晨語時,上人提及此一案例,感嘆人生之 
                      情何其短! 
                       
                      佛經有云:「或因五見造一切罪」,上人舉「五見」(又名五惡見──身 
                      見、邊見、邪見、見取見以及戒禁取見)中的「身見、邊見」為例,開示 
                      眾人這些觀念的執著,會使人作惡造罪。 
                       
                      「人因為對身體的執著,心識不再單純,會對物質、情感等起分別、執取 
                      心,這就是『身見』,也是惡見之一;而選擇做悖離道德的事。」 
                       
                      凡夫「執常」,認為現有的富裕享受恆久不失,故而耽於放逸;或是「執 
                      斷」,不信因果,以為造惡因不會受惡果,永遠可以橫行霸道。這都是「 
                      邊見」──偏執於一邊的惡見。 
                       
                      上人說,有正見、具因果觀,自然不會為惡,這也是所有正信宗教希望引 
                      導人的方向。「因緣果報並非飄渺虛幻的觀念,日常生活一切動作,皆是 
                      有因、有緣、有果、有報。期待大家莫執斷、執常,要用細膩的心看待萬 
                      事萬物,時時謹慎用心,警惕自己不生惡見。」 
                       
                       
                       
                      身心輕安,苦也能轉為福 
                       
                      面對癌症,要選擇化療或另類療法?早會後,一位女士在友人陪同下入精 
                      舍,向上人傾訴心中猶豫。 
                       
                      「凡事要取中道。有病就要對症下藥,最重要是建立信心。」上人言,有 
                      道是「先生緣,主人福」,「信」才能產生力量。 
                       
                      「有人可以因我的一句話,開解心中糾結,使憂鬱症不藥而癒。有人信心 
                      不足,儘管我說得再多,他也聽不入心;心結不開,心病如何能解?」 
                       
                      上人以晨語開示之「身見」,勉其莫過度執著於身。「因為對身體的執著 
                      ,面對外境會生出種種不同感受;或以為今天過後必然還有明天;或以為 
                      人死如燈滅……此二者皆是偏執於一邊的『邊見』,是使人造罪的五種惡 
                      見之一。」 
                       
                      放下對身體的執著,主要是為照顧好心。上人言,煩惱會毒害人的身、心 
                      、靈。「將心放寬、凡事放下,天天保持自然、自在,莫患得患失,就是 
                      最好的自我治療。」 
                       
                      「要有正見,相信『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今世得有豐饒 
                      的生活,且有能力付出,此『福報』是過去生中積福而致。若是付出有所 
                      求、內心無修養,就會煩惱叢生。」 
                       
                      天地之間,無恆常久在之生命;一如花有開時必有凋時,是人生自然法則 
                      。上人言:「無須畏懼談死,再長壽之人,也總有這一天到來;要感恩現 
                      在尚有時間了解生死。死亡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此生無愧且輕安。」 
                       
                      有正見正精進,就能坦然面對生死。上人開示:「人生舞台劇本的長短、 
                      扮演什麼角色,是過去生中已經編定;結束時就要下台一鞠躬。若能看得 
                      透、想得開,就能安然『往生』──捨此投彼。」 
                       
                      發願,是否有消災解厄的功德? 
                       
                      「莫貪功德!所謂發大願,是為未來而立願──願真正付出自己的力量, 
                      為苦難者盡力而為。只要心靈開闊,做的每件事都令己身心輕安,苦也能 
                      轉為福。」 
                       
                      上人強調「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不去憂慮明天、將來會如何, 
                      只要是今日能做的、自己能掌握的,就好好去付出,則無論那一天發生什 
                      麼事情,都能輕安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