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人文,治世之病
◎釋德
◆九月十五日《農八月•十二》


靜思小語

醫者治人之病,人文治世之病。
人文傳播要能真且純、正而誠。



看得要「真」,表達要「純」

現今科技一日千里,大眾傳播媒體益形多元,傳播更加快速、觸角更為密
集,普遍影響大眾;故傳播內容之趨向,緊繫社會風氣之善惡。

在上人及師長的見證與祝福下,慈大第二屆傳播學系同學「實習授袍典禮
」上午於靜思精舍舉行;之後同學將赴十二家傳播媒體,展開四個月的實
習課程。

醫學生在進入醫院臨床實習前,有「授袍儀式」,象徵步上神聖醫療之路
,肩挑起「搶救生命」、為病人「拔苦予樂」的使命;慈濟大學為傳播學
系同學授袍,則是期盼學生未來在傳播工作上擔荷「守護慧命」重任,負
起「報路導正」之責。

方菊雄校長與傳播學系彭之修主任,期許同學以謙卑、勤勉態度實習;王
端正副總執行長則以「實地、實在、實務」勉勵同學——腳踏「實地」,
實「實在」在學習,負責「實務」工作必求眼到、手到、心到;並且培養
傳播人「止非求是」的使命感。

「醫者治人之病,人文治世之病——從事人文工作,當如同醫療一般慎重
,時時刻刻搶救慧命、淨化人心。」上人愷言,現今世界亂象叢生,倫常
失序;而人禍由心起始,心念若不端正,行為就會偏差,進而引起對立衝
突。

有感於當今一些傳播媒體複雜化、污染化的亂象,上人期勉慈濟傳播學系
同學要具備人文精神,擔負起社會教育的使命。

「第一,看得要真:以敏銳眼光觀世間人、事、物,看得真、看得準。第
二,表達要純:能將真誠敏銳所見分析後,正向傳達給大眾。」

除了要以「真、純、正、誠」的情懷面對傳播工作,在待人接物上,上人
叮嚀同學保持亮麗整潔形象,內心則要堅定真純、秉持誠正。「行為端正
,守住本分,身段柔軟,與人配合。總之,要發自內心真且純、正而誠,
成為一股清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上
人期勉同學們到各職場學習,對優良的專業、人文要吸收;對不甚完美之
處,則謹慎看待、明辨良莠。



讓大眾「看見」人間真善美

「媒體的傳播力量牽動人心。若有偏差,將使人心靈脫軌、世間趨於紊亂
。」午後的人文志策會中,上人期勉慈濟媒體同仁要善盡導人向善的良能


上人以紐奧良風災為例,災難發生,悲情難免,但往往激發出人類清淨本
性與無私之愛,激盪出許多感人、溫馨故事。感恩同仁們千里迢迢實地走
訪,翔實紀錄這有悲、有喜的歷史,彰顯人性互助、互愛之美。

「媒體也要落實『慈悲喜捨』中的『大喜』──傳播人生的希望,讓人看
見世間『真善美』,共譜人間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