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死課題 | 
                   
                  
                     | 
                   
                  
                    ◎釋德  | 
                   
                  
                     | 
                   
                  
                    ◆九月十六日《農八月•十三》 
                       
                       
                      【靜思小語】 
                       
                      「生」或無從學起,「死」則要盡心修習。 
                       
                       
                       
                      志工「三不易」 
                       
                      全台合心隊組醫療志工,在精舍舉行幹部會議。午後四時許上人與會,表 
                      示「透徹生死」是人生重要課題,勉眾在醫療服務中體悟世間真諦,增長 
                      智慧。 
                       
                      「諸位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也是我的菩薩!」上人先說感恩:「若沒有 
                      大家當我的雙眼去看、當我的雙手去做、當我的雙腳去走,我如何能夠實 
                      現聞聲救苦、拔苦予樂的心願?」 
                       
                      醫療志工不計時間歡喜付出,在醫院各角落散播微笑,這分發心與努力令 
                      上人肯定。「『醫』與『病』是非常密切的生命交會,不應冷漠;志工可 
                      以扮演兩者之間很好的橋梁,營造溫馨的醫療環境。」 
                       
                      上人言,擔任醫療志工需備三項條件:一要身體好,二要家庭好,三要時 
                      間剛好。「身體健康利於行動;家人支持方能暫放家業;時間調整妥當, 
                      才有餘裕為大眾付出。環環相扣,實不容易;要在『不容易』中做得皆大 
                      歡喜,須運用智慧。」 
                       
                      上人剖析,「時間」為經,「空間」為緯,交織而成「世間」;人,就是 
                      生活在時間與空間之中。有人方能構成完整世間,然人難免病痛,何況生 
                      命無常,這是自然的法則;透徹生死之理,方能自在面對。 
                       
                      「生死乃人生大事。『生』或無從學起,『死』則要盡心修習。到醫院擔 
                      任志工,見聞生、老、病、死,可體悟生命真諦,是藉境修心的道場,也 
                      是開啟智慧的法門之一。」 
                       
                      上人愷示,既得因緣共同投入志業,搶救生命之時,也應搶救慧命。 
                       
                      「生命無常,將自己的心念照顧好,視天下為一家,有能力關照病苦之人 
                      ,就是造福;時時用心,拔除煩惱,即為修德,慧命方能成長。」 
                       
                      上人敦勉,修養內心,看得開、放得下,能夠善解、包容,方為真正修德 
                      ;否則付出之餘卻仍計較、動怒、埋怨、煩惱……將僅止於造福。「期盼 
                      大家福德雙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