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把「愛心」提升為「悲心」 | 
                   
                  
                     | 
                   
                  
                    ◎釋德  | 
                   
                  
                     | 
                   
                  
                    ◆十一月二十二日《農十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 
                       
                      有愛心而無悲心,只願對有緣人伸出援手,是「小愛」; 
                      愛心悲心兼具,願為天下蒼生付出,是「大愛」。 
                       
                       
                       
                      去除分別,包容異同 
                       
                      晨起下起細雨,微風清涼。天光漸顯之際,上人於晨語時以菩薩道之「十 
                      地」,說明人人都有平等、開闊的心地風光,只是受外境影響而染垢;若 
                      達到「焰慧地」,智慧就似發光火炬,使本性風光現前,恰如夜晚過後日 
                      出照耀大地,所有境界明明朗朗。 
                       
                      上人言,本性的風光,即為「包容」——去除分別心,無親愛之相,也無 
                      仇恨之相。 
                       
                      「有些人剛開始相處很歡喜,歷經一段時間的情仇糾纏,恨解不去、怨化 
                      不開;也有人同住一家,但不顧親情、愛情,日夜詛咒對方;或者平常吵 
                      鬧不休,一旦有了病痛,卻又相互擔憂,終究離不開彼此……情感十分複 
                      雜。這就是凡夫,喜歡或排斥、愛或不愛,層層分別,牽扯不清。」 
                       
                      人與人都是因緣會合,以智慧照亮心地,即能了解「親愛」與「仇恨」都 
                      不是永遠的。「既然兩者皆非永恆,終將隨時間消逝,何必計較、分別愛 
                      或不愛?若能不記恨、不執著,平復愛、恨之心,則『真如淨性,明顯現 
                      前』。」 
                       
                      上人闡述人生價值,應為天下眾生服務,慈濟志業是一大因緣,讓人人清 
                      淨的自性風光日漸顯明,拓展生命價值,擁抱天下蒼生。 
                       
                      「愛恨情仇解不開,實為心靈災難。」上人表示,動輒發怒、記恨的人, 
                      心地常發生土石流或火山爆發;若不能自省,別人無從救度,需要自我重 
                      建,或遇及有緣的善知識引導透徹世事,方能得救。 
                       
                       
                       
                      愛心有限,悲願無窮 
                       
                      早會時,見及美南慈濟志工在密西西比州對卡崔娜颶風受災民眾進行發放 
                      的畫面,上人言,一般人見到眾生受苦,總有不忍之心,但這分善心應更 
                      積極起而行動。「富裕之人,見不到苦境,往往徒有愛心,悲心難起。」 
                      上人詮釋「愛心」與「悲心」的差別,在於願力大小——「有愛心無悲心 
                      者,僅是『小愛』,只願為有緣之人付出;遠地有災難,就覺與己無關。 
                      愛心悲心兼具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源源不絕為天下蒼生付出 
                      的動力。」 
                       
                      「具備悲願,再辛苦都能無所畏懼。」上人舉前往巴基斯坦賑災的志工為 
                      例,即便災區路況艱險,且時有崩坍,但他們知道路的那一端仍有災民亟 
                      待救援,即使踏破鞋子也要往前邁進,這就是「人傷我痛」的悲懷。「苦 
                      難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慈濟志工懷抱大悲心,跨空越海做 
                      到了!」 
                       
                      卡崔娜颶風後,為了處理發放援助事宜,美國亞特蘭大志工郭慈遍貫徹了 
                      自己的法號「慈遍」——三個月來以「慈」心踏「遍」五個州,體重因此 
                      少了十公斤。她笑言:「感恩啊!幸好有慈濟——不做慈濟,還真難『瘦 
                      』!」 
                       
                      上人勉眾以「感恩、尊重、愛」力行於菩薩道上——感恩對方承受災難, 
                      教導眾人知曉世間無常;體悟道理後當以行動付出,讓苦難眾生身心安頓 
                      ,助人者也恬然歡喜,感受心地風光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