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始終如一的道路 | 
                   
                  
                     | 
                   
                  
                    ◎釋德  | 
                   
                  
                     | 
                   
                  
                    ◆五月十三∼十四日《農四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 
                       
                      慈濟,是一條自我心靈覺悟之路, 
                      行在路上,要守誠、守信、守戒。 
                       
                       
                       
                      「和」能帶來清新氣流 
                       
                      「『怒氣』會興風作浪,形成惡劣的氣壓;『和氣』能帶來清新的空氣, 
                      令人如沐春風。」與海外慈濟人談話時,上人叮嚀修行是在「修習氣」。 
                       
                      「許多人很有愛心,願意出錢出力去幫助陌生的苦難人。但彼此之間,卻 
                      會為了『一口氣』而爭執不休,這就是習氣。」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上人認為每個人的本性皆是清淨無染的,之所 
                      以有個性、觀念的不同,乃因為「習氣」不同,而習氣是經由薰習所成。 
                       
                      「佛教徒應以身作則,修養好自己的形態,再進一步去調整社會的生態。 
                      若自己的習氣都改不了,不但自己很辛苦,也會破壞彼此間的和氣。」 
                       
                      上人期待所有弟子要相互感恩,彼此尊重,愛的力量才能充分發揮! 
                       
                       
                       
                      「信」是一切力量源頭 
                       
                      「感恩!四十年來我時時刻刻無不都在感恩中度過。尤其是今天,五月的 
                      第二個星期日,同一天有三個節日──一是母親節,母親的慈愛,就如大 
                      地蘊載了一切、生育了一切、包容了一切;一是佛誕日,父母生育了我們 
                      的生命,而佛陀成長了我們的慧命,要用感恩心緬懷佛陀;一是慈濟日, 
                      感恩全球慈濟人將慈濟精神落實在僑居地。」 
                       
                      十四日一大早在靜思堂舉辦浴佛典禮,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及志業體同 
                      仁與志工共一千六百人參加;在此同時,全台有五十多個點、十一萬餘人 
                      就地舉行紀念活動。午後上人與眾人談話時有感而發:「慈濟四十年,足 
                      堪安慰的是方向沒有偏,讓我無愧於心。」 
                       
                      上人表示,慈濟方向由初始至今都無偏差,四大志業八大腳印都是在人間 
                      行菩薩道;然志業範圍愈寬廣,心靈的承擔愈重。 
                       
                      「四十年一路行來,雖然很坎坷、愈做責任愈重,仍是無怨無悔。因為慈 
                      濟志業向全球伸展,淨化人心的法水就流向當地。」 
                       
                      上人感恩一路上有人陪伴、幫忙承擔,「儘管路途坎坷,大家仍對我不捨 
                      、不離,我怎能不感恩!」 
                       
                      然而,人人都是凡夫,都有習氣,團體中不免有紛擾之事。「為人父母者 
                      最感苦惱的,就是孩子不和。啟發愛心、成就道苗不易,若已啟發愛心的 
                      菩提苗芽因此夭折,實在很令人捨不得!」 
                       
                      「只要人人懂得感恩、尊重、愛,彼此之間就能和諧。」上人表示,慈濟 
                      路是自我心靈覺悟的道路;然而師父引入門,修行在弟子,希望大家恆以 
                      愛付出,並且守誠、守信、守戒。 
                       
                      「有人問我是用什麼做慈濟?我都說,我以『信』做慈濟——信己無私、 
                      信人有愛,所以沒有我不原諒的人,也沒有我不相信的人;而能夠原諒、 
                      相信人,就是因為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啊!」 
                       
                      人文晚會中的節目「浪子回頭」,哀哀老母親為身陷囹圄的愛子流露心痛 
                      與不捨,令在場者感觸良深。上人以此對眾人開示。 
                       
                      「從事慈善工作,常可以看到許多悲苦的人生:有的人因病而貧、有人則 
                      是束縛在情中求不得苦……慈濟稱受助者為『感恩戶』,因為透過他們的 
                      苦難,啟發了自我心靈,體會人生多苦,進而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知足 
                      才能解開心靈的窮困,才能快樂!」 
                       
                      從資深老委員到新一代慈濟人,一代傳一代,這分愛是永恆的、菩薩道是 
                      不息的。上人期勉所有慈濟人:「如陽光普照大地,照亮暗角貧病孤疾; 
                      如清水滋潤萬物,滌淨心靈煩惱污濁;如和風輕拂人心,祛除人間仇恨對 
                      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