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情之美 |
|
◎釋德 |
|
◆七月十六日《農六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
對人至誠、對天地虔誠,堅持愛與熱情,
化人間冷漠為溫馨。
化解冷漠,從心做起
碧利斯颱風快速過境,台灣各地大抵平安,但其外圍環流挾帶豐沛雨量,
仍然導致部分低窪地區淹水。大雨中,得見警消與社工人員關懷鄉親,亦
見慈濟人穿梭街巷的身影,上人於早會時,讚許此乃人間「有情之美」。
「人間需要溫馨與熱情。時時對人關懷與付出,這分『有情之美』,是人
與人之間不可或缺的。」上人述及台中慈濟人以愛與熱情堅持環保回收,
終於感動鄰里護持的過程。
在都會區設立環保站並非易事,緣於民眾普遍認為:資源回收是拾荒者謀
生之道,或認為是老年人在做的事;將回收的物品視為垃圾,亦不願見及
住家附近囤積。卻沒有想過,自己也是製造垃圾者之一。
倘若垃圾乏人處理,家家戶戶門前,將無可避免地堆積垃圾。因此,資源
回收的行動,必須有人帶動,而志工羅美蓉即是帶動者。做資源回收之初
,因為鄰里反對其堆放資源,在兩年間遷搬了五、六次,仍不放棄環保工
作;而今在其用心帶動下,整條街成為美觀整潔的環保街。
而後,周錦志、吳杏花夫婦的父親在大林慈院就診,受醫療團隊的用心照
護而感動,又見羅美蓉如此用心投入,便以回報的心情投入環保行列,做
得歡喜,邀集更多人響應。
「這就是美化的人生。而這分人文之美,來自於發心立願;若無發心立願
,無法長久付出。」
上人強調,人與人間若是冷漠,認為「你丟的垃圾與我無關,我丟的垃圾
也與你無關」,你丟、我丟、大家丟,沒有人關心,就會變成「垃圾社區
」。
「愛護人人、疼惜大地,是每一位慈濟人的心靈寫照。假如社區人人都有
這樣的責任感——內心守誠,對人至誠、對天地虔誠;守護好這念誠心,
即能化冷漠為溫馨,連結起來,就是一個有愛的大都會區!」
上人期勉人人都能成為「以熱情服務人間」的菩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