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要「敬慎」,莫「禁忌」 | 
                   
                  
                     | 
                   
                  
                    ◎釋德  | 
                   
                  
                     | 
                   
                  
                    ◆七月二十五日《農七月•初一》 
                       
                       
                      【靜思小語】 
                       
                      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孝親月,也是敬慎月; 
                      要以「敬慎」取代「禁忌」。 
                       
                       
                       
                      七月吉祥月 
                       
                      今逢農曆七月初一,每年一到此時,民間俗稱「鬼月」,而有「鬼門開」 
                      的觀念,日常生活有許多禁忌。早會時,上人示眾,七月乃吉祥月、歡喜 
                      月、孝親月,也是敬慎月,應以敬慎取代禁忌,正信視之。 
                       
                      上人表示,佛教典故中對於「普度」之提倡,除在於度脫餓鬼道眾生之苦 
                      外,實則為救濟窮困者;過去人多以生米作為祭品,祭拜後再將米拿去救 
                      濟貧戶,此為行善之舉。 
                       
                      「貧苦者無衣禦寒、沒米可食,若能為受凍者添衣、使挨餓者飽腹,讓他 
                      們免受饑寒之苦,才是真正的『普度眾生』。」上人勉眾日日行善,造福 
                      人間,福大則致祥。 
                       
                      農曆七月有許多人到寺廟為先亡「超度」,已成為慎終追遠的禮俗之一。 
                       
                      上人教示,真正的孝順乃「用心做好事」;父母在世則應以順、敬待之, 
                      讓父母歡喜、安心,並非只是給予飽餐而已。 
                       
                      不同於世俗人在農曆七月禁忌重重,上人勉眾:「日常生活中,時時都要 
                      懷抱敬慎之心——處事待人謹慎、對天地恭敬。」 
                       
                      上人也呼籲大眾莫焚燒紙錢,既製造污染,也浪費資源。「清香素果加上 
                      虔誠的心,就是最好的供養;更重要的是:為善且行孝。如此自然日日吉 
                      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