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愛,恰到好處 | 
                   
                  
                     | 
                   
                  
                    ◎釋德  | 
                   
                  
                     | 
                   
                  
                    ◆七月三十∼三十一日《農七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 
                       
                      用智導愛——智慧要放在愛的前面, 
                      才能愛得不多不少、恰恰好。 
                       
                       
                       
                      從「眾生」到「人生」 
                       
                      「愛得太多、給得太多,過度的溺愛,反而使孩子產生依賴,失去奮鬥的 
                      動力。」上人對慈大附中慈誠懿德爸媽開示,不僅要愛自己的孩子,更要 
                      把同等的慈愛普遍到其他孩子身上;然孩子只能愛,不能寵。 
                       
                      上人表示,習於「接受」的孩子,易認定別人「給是應該的」,而不懂得 
                      感恩、不知珍惜,更不會有所回饋;應給予生命教育,使能「見苦知福」 
                      。 
                       
                      《禮記》云:「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古之聖者,制定禮節以教化萬民,通過禮節的教育,使人有別於禽獸。 
                       
                      「人有別於禽獸的地方,就在於有禮節、知道理,且懂得感恩、尊重、愛 
                      。教育,要能使人從眾生的心態,提升到人的境界——也就是有禮節、富 
                      道德、重倫理的美化人生。」上人期勉慈誠懿德爸媽,當盡力輔導孩子知 
                      書達禮,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有感於現今社會風氣丕變,師道尊嚴蕩然,上人遂嘆,即使老師真誠用心 
                      為教育付出,然在家長過度溺愛孩子的情況下,心也會生畏而卻步。因此 
                      ,慈誠懿德爸媽的責任及功能益顯重要。 
                       
                      「社會的希望在教育。要『用智導愛』——智慧放在愛的前面,用智慧教 
                      育、以菩薩心陪伴孩子;分寸拿捏得恰恰好,把孩子的心靈照顧好!」 
                       
                       
                       
                       
                      好同事,互助互伴 
                       
                      大林慈院六周年慶系列活動連日進行,三十日早會上播放活動影片。 
                       
                      上人欣言,不論是音樂手語劇、划龍舟競賽等活動,醫護同仁及志工團隊 
                      皆展現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精神,也力行了佛陀教示的「四攝法 
                      」——布施、愛語、利行及同事。 
                       
                      上人闡釋,打開心胸付出愛,就是「布施」;人與人之間說好話、彼此互 
                      勵,就是「愛語」;做種種有益他人的好事,凝聚共同的力量行善,即為 
                      「利行」、「同事」。 
                       
                      「以愛語鼓勵取代惡言中傷的相處之道,能讓人如沐春風。舉手投足皆是 
                      以幫助別人為出發點,利益人人,即使再辛苦也甘願,並且滿懷歡喜,這 
                      就是慈濟人文。大林慈院同仁,都做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