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驕傲、不仗勢、不自滿 | 
                   
                  
                     | 
                   
                  
                    ◎釋德  | 
                   
                  
                     | 
                   
                  
                    ◆八月二日《農七月•初九》 
                       
                       
                      【靜思小語】 
                       
                      花朵最美的時刻,也是凋謝的開始。 
                      所以人生處順境時,不能驕傲、不能仗勢,更不能自滿。 
                       
                       
                       
                      共同的心,共同的理想 
                       
                      世間苦難多,菩薩應時、應地、應苦難人之所需,化現種種應身——為助 
                      窮困者化長者身,以財、以愛、以德而施;為助傷病者化大醫王身,拔除 
                      其痛;應災亂不安之地,化將軍身、宰官身以威德鎮定民心…… 
                       
                      新加坡慈濟人醫會二○○○年赴印尼巴淡島舉辦第一次大型義診,得到印 
                      尼空軍大力支援;此後陸續在北干巴魯、民丹島及吉里汶等地舉辦了八次 
                      義診,六年來受惠的貧病者超過兩萬人。今年是印尼空軍建軍六十周年, 
                      軍方舉辦一系列回饋社區的慈善活動,盛意邀請慈濟人醫會再度合作義診 
                      ;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西加里曼丹島首府坤甸的蘇巴迪奧空軍醫 
                      院,為貧病患者服務。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馬六甲人醫會,四十一位醫護人員,加上四十六位志工 
                      ,跨國越海前來參與,為兔脣、小腫瘤、疝氣和牙科患者提供免費診療, 
                      兩天服務了一千多人次。 
                       
                      早會時,上人說起新加坡人醫會第一次在巴淡島義診時,雅加達軍醫院首 
                      長羅斯迪將軍,看到慈濟人對窮困病患的疼惜,打從內心感動,啟發了他 
                      無私的大愛,從此對慈濟十分護持與投入,此次義診亦賴其促成與協調。 
                       
                      義診志工來自三個國家——新、馬與印尼本地。馬來西亞慈濟人來西加里 
                      曼丹須費十小時車程;新加坡慈濟人則要搭渡船先到巴淡島,再從巴淡島 
                      搭機才能到達;即使同在印尼的雅加達慈濟人,也要搭機一個多小時。上 
                      人讚歎大家現身苦難中拯救苦難人,真正是人間菩薩。 
                       
                      「無論是大醫王或是志工菩薩,大家不畏辛苦、從不同的國度而來,是因 
                      為有共同的一念心、有大愛的理想,所以能甘願、歡喜地付出。這就是無 
                      私大愛!」 
                       
                       
                       
                      用心、盡心、耐心 
                       
                      「二○○六年全美慈濟人文教育研習營」七月十四日起於美國總會舉行, 
                      台灣三十多位講師群,由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領隊前往參與;結束課程返 
                      台後,今回精舍報告心得。上人聽聞後給予嘉勉。 
                       
                      「慈濟人致力『推廣教育』,也希望帶動『蕙質蘭心』的氣質,進一步『 
                      美化人生』——這是慈濟社會推廣教育『三合一』的使命。」 
                       
                      上人說,戰禍頻仍或是貧窮饑饉、生活無以為繼的國度,無法顧及人文; 
                      除此之外,只要是和平的地方,就少不了人文之美。 
                       
                      「《論語》有言:『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能有人文美化人生,就表示 
                      我們人生富有;既是富有人生,就要善用時間提升人文、提升生活品質。 
                      」 
                       
                      茶道、花道、手語融入慈濟人文,已成為推廣教育的特色課程。以茶道為 
                      例,上人言,泡茶的人需要以用心、盡心、耐心來沏;喝茶的人也要平靜 
                      心緒,才能品出茶香。 
                       
                      「雖說茶要趁熱喝,但是熱度必須恰恰好。就如人與人之間不能冷漠,但 
                      也不能熱情過度而失去莊重。」上人以品茶引申人與人相處之道,環境、 
                      心境與氣氛都需要恰到好處,方能品其真味。 
                       
                      又譬如花道。花朵盛開的美好短暫即逝,一如人生。「含苞待放的花,香 
                      味不出;一旦花朵盛開,香味散發,總引人觀賞讚歎。然此時卻將逐步凋 
                      謝——花朵最美的時刻,就是凋謝的開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所以在順 
                      境時,不能驕傲、不能仗勢,更不能自滿。」 
                       
                      至於手語人文,上人表示十幾年前提倡手語之初,是希望慈濟人有氣質。 
                      「若人多、距離遠,有事相告動輒大聲呼喊,場面會很吵雜。使用手語, 
                      在靜穆中意會彼此想傳達的訊息,心與心相會,亦能表現出美姿美儀。」 
                       
                      上人表示,「蕙質蘭心」是女性的美姿美儀,慈濟人儀容齊整,臉上展現 
                      高雅的氣質;這氣質與財富多寡無關,而在於日常舉止動作有規則、有威 
                      儀,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