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人生幾何學
◎釋德
◆八月三∼四日《農七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

此生不要空白來去,當思人生幾「何」——
為何而生?生為何事?創造自我生命價值。



欠缺苦,求不得更苦

慈院志工分享,暑假期間急診的患者很多是年輕人,有的是交通意外,有
的是打群架受傷,有人因此終生傷殘,有人回天乏術……社會新聞也常見
年輕人貪圖一時暢快,飲酒狂歡、飆車逞勇,瞬間葬送青春人生,徒留親
友心痛悲傷。

「這些孩子沒有想過人生幾『何』——到底做什麼事才有意義?做什麼事
會帶來苦難?」早會時間,上人請眾人靜心思考人生幾「何」——為何而
生?當做何事?探索生命價值何在。

上人表示,人生的苦難來自於「心」,一念貪心起,就自造地獄。「欠缺
是苦,求不得更苦。因為『貪』而心亂、脫軌,不只自己人生秩序大亂,
也會影響家庭、社會,這就是自造地獄,也是一切苦的源頭。」

凡夫心念起起伏伏,容易受外境引誘而起心動念;一旦陷入貪念,往往難
以自拔。「現代人心機多,煩惱也多,大部分心思都在想著如何利益自己
——『利』向著自己,『害』向著別人。事實上,『利』字出頭,『害』
處也將緊跟著來,貪念必會結出苦果。唯有知足的人,時時心存感恩,才
是真正『好命』的人。」

上人讚歎慈青、慈少利用暑假到醫院服務,陪伴病患候診,為行動不便的
老人家服務,讓他們安心、舒適地就診,這就是把握一念善心而造福的「
可愛人生」。



愈是逆境,心胸愈要放寬

「沒有考驗,彰顯不出志願的堅毅。我天天都在面臨考驗……」午後的四
大志業志策會,上人有感而發:「普天下這麼多人用心、用身、用力地投
入慈濟,我每一時刻都備感壓力、掛念著每一個人。我不僅是過秒關,還
是過情關——覺有情、責任情。關關都是難關!」

上人敦勉,人生難免遇到重重困難,愈是逆境,愈要將心胸放寬;切莫垂
頭喪氣、停滯不前。「只要堅定正確的方向,必能衝破難關!」

花蓮慈院將屆二十周年,正籌辦一系列慶祝活動。上人期勉:「二十歲,
正是人生思想成熟穩重的時刻,是人生的春天,要好好把握!」

慈濟醫療腳步結合慈善,早已跨出國際,如巴基斯坦、印尼日惹地震,醫
護人員聞聲救苦,即刻前往救援;上人讚歎此即「人醫典範」!

而慈濟學子利用暑假赴大陸參加慈濟人文交流,從充滿感動的心得中,看
得出孩子們體悟良深、成長許多,這正是慈濟辦教育的初衷。

「看到當地孩子雖然物資匱乏,卻勤學開朗、知足感恩,讓慈濟學子體悟
到——富有愛心,才是真正的富有;不滿足的人生,是貧窮人生。」上人
欣言,這就是增長智慧,有了智慧,人生不致脫軌。

「慈濟是你的、我的、他的,是大家的,但願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
大合一,皆成典範!」上人以此勉眾。



踏實做、無怨悔,人生無價

大愛電視台「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專訪花蓮慈院王志鴻副院長,也特
地拜訪他在南部務農的雙親。母親對著鏡頭慈愛地說:「阿鴻啊!你做醫
師,我不擔心,這是你的義務,你要做好;但是身體要照顧好,才可以照
顧病人。能生到你,我很光榮……」

「子女立身行道、揚名於世,彰顯父母之德,實勝過供父母居住華廈、錦
衣玉食。」上人於四日早會時間,讚歎王副院長將父母生養的生命奉獻給
人群,讓父母引以為榮,做到了孝的極致。

王副院長在慈院服務了十五年,初來的三、四年間,心臟科只有他一位專
任主治醫師,一年值班三百六十五天;有一段時間,尚要兼顧玉里、關山
慈院院務。「他不但毫無怨言,還認為這樣的生命很踏實、很有價值。」
上人讚歎。

分秒為救人而忙碌的王副院長,無法常與雙親見面。「但父母知道他每天
都待老者如父母、待幼者如子女,以愛付出,相當以兒子為榮!他立『鴻
』志守護生命、守護愛,真正是覺有情的大醫王!」上人以此勉眾——能
夠自愛、愛人,才是有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