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怨嘆」為「感恩」 |
|
◎釋德 |
|
◆九月十八日《農閏七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
把「求不得」的怨嘆,
轉為感恩所有、感恩有能力付出,人生最是富有。
知足,心開闊
「『戒』,是律己防非——心要時時提高警覺,止惡防非,守好本分。當
不對的心念乃至於言語、行為生起時,都要即時止息。」貧窮的人苦於困
乏,富有人家何嘗不苦?然究竟所愁為何?多來自不知足。上人指出,若
人能清淨自心,時時滿足,世間就不會苦難偏多。
「心若不知足,認為所求皆未達到完美的要求,就容易憂鬱;甚至出現種
種偏差行為,為自我、家庭帶來痛苦,也造成社會不安。」
上人教示,應思考如何付出、看見自己所擁有的;莫總是期望還要求得什
麼——把「怨嘆」轉為「感恩」,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經云:「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上人指出,只要守志,路就會很開闊。
「守於善,心方定,由定生靜,才能真正長養智慧,而能離苦。」
「把握時間做好事,才能拓寬空間;人與人之間有善念,自得善緣。掃除
心中污垢,保持清淨無染之心,社會方能安定、人人平安。」
一位資深委員因癌症住入花蓮慈院心蓮病房,今在兒子陪同下返回精舍。
「已經化療半年了。」師姊於知客室與上人相見。上人言:「氣色很好,
比原來還胖些喔!」師姊笑道:「吃太好啦!」
見師姊面對人生無常泰然自若,上人讚其勇敢。「在慈濟二十年了,這趟
人間路很是值得。心要顧好,緣未盡時,就隨順因緣;以感恩、歡喜心把
握每一天。人生來來去去,恆行於菩薩道上,就會逍遙自在!」
聞師姊欲前往竹軒,上人勉其再去「講古」,「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