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莫「虧空」大地資源 | 
                   
                  
                     | 
                   
                  
                    ◎釋德  | 
                   
                  
                     | 
                   
                  
                    ◆十月一∼二日《農八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 
                       
                      回收資源再製以「開源」, 
                      降低欲望、節省物用以「節流」, 
                      才不致「虧空」大地資源。 
                       
                       
                       
                      「外淨」是造福,「內淨」是成長智慧 
                       
                      全台環保幹部精進研習會圓緣,上人感恩環保志工保護大地、愛護人類與 
                      萬物,堪稱「人間活菩薩」;十多年來親身力行,帶動社會男女老少投入 
                      分類回收,豐碩的成果廣受矚目。 
                       
                      「儘管很多人知道地球被破壞、環境污染很嚴重,但因人類欲求無度,要 
                      推動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實非易事。然,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 
                       
                      上人表示,全台環保志工逾四萬人,在各鄉鎮社區致力資源回收、研發新 
                      技術仔細做分類,更推廣環保觀念;慈濟國際人道救援會則運用回收物資 
                      研發再製品,不但實用且具有高品質。「團隊合作不僅減少大地資源消耗 
                      ,也能利益人群,令人感恩!」 
                       
                      自然災害多來自人為肇禍,上人再三提醒:「人類種下破壞環境的『因』 
                      ,遂承受大地反撲的『果』。人們不能再無節制地抽取地下水、挖鑿石油 
                      、濫墾山林,否則天地崩毀,將不堪設想……」 
                       
                      「平時恣意妄為,等到發現大地生病了,才想要彌補就太慢了。慈濟推動 
                      環保,不只是回收資源,更積極教育大眾惜福節約。」上人強調,回收資 
                      源再製以「開源」、教育民眾降低欲望以「節流」,才不致使大地資源「 
                      虧空」。 
                       
                      大地環境跟人體相同,平時的預防保健勝過病時的治療。上人提及抽菸、 
                      喝酒、吃檳榔等惡習,不僅傷害人體健康,也對地球造成污染,又因成癮 
                      而擾亂心志,實有害無益。 
                       
                      「不要等到病來磨了,才說要戒菸、戒酒。一個人的志氣難道抵不過短短 
                      幾吋的香菸?不是戒不掉,而是志不夠堅!」 
                       
                      上人勉眾即時起而力行,不只清除大地污垢,也要把內心污垢清理潔淨— 
                      —徹底改變習氣。「『外淨』是造福,『內淨』則是成長智慧!」 
                       
                       
                       
                      喜怒、愛憎,起自分別心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 
                      塵』——當『六根』與『六塵』相互接觸、涉入,根涉塵、塵入根,因此 
                      看見、聽見、聞到、嚐到、摸到、想起,稱之為『十二入』。」 
                       
                      《水懺》經文中言及,「十一遍使」會造一切罪,「十二入」也會造一切 
                      罪。上人於晨語時指出,「十一遍使」的無明煩惱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十二入」的作用就在人的一舉一動,更為密切與深入。 
                       
                      「見到喜愛的人事物就貪戀、追求;反之則厭憎、排斥。聽到美言,就歡 
                      喜得意;若是批評,則瞋怒難平……這些都是自心在分別『我愛、我不愛 
                      』;實無關乎受喜愛、受憎惡的對象。」 
                       
                      「就如眼根歸眼根、色塵歸色塵,本來毫不相干;因緣會合而牽扯、起分 
                      別,相互涉入。一念心迷,深陷『十二入』,就會引起許多煩惱,進而造 
                      罪。」上人叮嚀,舉手投足不可不慎! 
                       
                       
                       
                      有美的心境,就有美的形態 
                       
                      早會時間,上人說及新店慈院在九月三十日提前舉辦中秋晚會,邀請病患 
                      和家屬參加,台上台下齊聲唱和,人人展露笑容,氣氛祥和溫馨。 
                       
                      「人人是好人、人人做好事,就是最美的景象。」上人言,心美,表達出 
                      來的形態就會美;「人心若如清淨明亮、圓滿無缺的明月,人生便沒有燠 
                      熱、懊惱,宛如淨土。」 
                       
                      醫療志工平時在醫院服務病患、作醫病之間的橋梁,在中秋晚會上則奉茶 
                      、端水、做招待。上人讚歎:「端著茶走在人群中服務,那樣的溫柔美態 
                      ,展現出美的心境。所以,幸福是從人的心態開始,有一分好心,表達出 
                      美的形態,就能讓整個社區、社會祥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