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解脫纏縛
◎釋德
◆十月十七日《農八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

是地獄還是淨土?都是自心所造。
心被無明纏縛,煩惱叢生,會墮入重重苦難境界,如入地獄。



感恩人身難得

「人心多執著於『有』,而起諸多欲念。汲汲營營計畫『這一生』,或開
創事業、或傳宗接代,甚且不擇手段達到預期目標;卻不曾想及此生壽終
,捨此投彼之際,將至何處……」晨語時間,上人續示「十六知見」之「
壽者見」。

《六度集經》云:「眾生自投三途,獲人道難,處中國難,六情完具難,
生有道國難,與菩薩親難,睹經信之難,貫奧解微難。」

上人以此勉眾,既得健全人身,復能聞道,又有機緣親近菩薩,且能深入
佛典、理解貫通……實為難得之因緣,當把握善用;否則,「起心動念若
有偏失,則容易墮入『三途』——地獄、餓鬼及畜生道,受盡苦痛折磨。


長壽乃人之所求,活得久是否就是好?上人表示,人往往執著於壽命的長
度;然,並非每個生命都是亮麗而快樂的。

「即使長壽,身心若不健康,活著也很辛苦。身心健康、有感恩心,才是
有福的人生;反之,不能發揮生命良能,活得再久也無價值。」

上人深言,慈濟人同行菩薩道,相互啟發、增長愛的良能,實是幸福而值
得感恩!



道心堅固不退

上人與數名慈濟人於會客室談話。有人問,娑婆世界苦多樂少,極樂世界
沒有煩惱,何以上人仍要領眾再返人間?

「淨土何在?」上人反問,進而解釋人間其實就有「十法界」——佛、菩
薩、聲聞、緣覺之四聖界,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六凡界
;四聖六凡乃在於心境所轉。

「其實都是心靈的境界。」上人強調,人人本具與佛陀同等的真如本性,
卻因無明纏縛、煩惱叢生,而致心靈墮入苦難境界。

上人述說《六度集經》中的故事——

一名長者透徹人生無常之理,散盡家財濟貧救困,並發大願布施身體,德
行受到十方敬重。此舉震驚了帝釋天,以為長者別有居心,欲奪其位,於
是化身勸阻,告訴他行善布施,死後會墮地獄。

長者問帝釋天:「那麼受施者往生後又會如何?」

帝釋天回答:「命終升天。」

長者聽了很高興,讓苦難眾生得救,本來就是他的大願,而今受施者皆得
升天,自己一人下地獄又算什麼!

帝釋天感其德行高遠,遂向長者跪拜叩頭……

「慈濟人志為菩薩,行菩薩道必然會遇到障礙;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若心志不堅、心有所懼,而使道心敗壞,才是真正的墮落。」上人勉慈濟
人恆持佛陀慈悲教育,以及菩薩不忍眾生苦的精神,在菩薩道上堅定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