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會「賺錢」,不如會「用錢」 | 
                   
                  
                     | 
                   
                  
                    ◎釋德  | 
                   
                  
                     | 
                   
                  
                    ◆十月二十日《農八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 
                       
                      會賺錢,但只為累積數字、擴張欲望, 
                      不如會用錢:報眾生恩,歡喜自在。 
                       
                       
                       
                      知恩圖報,無怨無悔 
                       
                      「人自出生,即受父母、天地、眾生的養成與教育之恩——父母有生養、 
                      教育之恩;每天食衣住行種種方便,都來自士農工商的養育之恩;而佛、 
                      法、僧的教育長養我們慧命,所以要感念三寶之恩。」上人於晨語時解說 
                      「十六知見」之「養育見」。 
                       
                      如果對天地、父母、眾生缺乏感恩心,以為擁有的一切都是己力所成就, 
                      忽視眾人的付出與造就,就是「養育見」。上人舉例:「老闆對員工,有 
                      『是我給你工作』的心態;布施者對受施者,有『是我救濟你』的心態… 
                      …都是『養育見』。」 
                       
                      上人勉慈濟人要懂得「恩恩相報」。「享受他人給予、成就的一切,要轉 
                      而幫助有所欠缺的人;這樣的人生最有智慧也最富有。慈濟人救助苦難、 
                      匱乏者,正是抱持感恩心。」 
                       
                      不只要有感恩心,上人叮嚀還要學習「父母心」。「父母養育子女不求回 
                      報,即使孩子身心有殘缺,仍無怨無悔地照顧;只要孩子展現笑容,父母 
                      就感到滿足。慈濟人志於菩薩道,也要學習這分『不求回報、無怨無悔』 
                      之心。」 
                       
                      一位九十歲的老榮民,雖孤老無依,但身心健朗,請志工轉交善款給慈濟 
                      。爺爺說:「平時節儉一點,錢夠用就好了。要懂得用錢——錢能用來救 
                      人,是我最高興的!」上人讚歎老人家所說的「省、儉、會用」,實是至 
                      理名言! 
                       
                      「這就是懂得回報眾生恩。反觀現在社會,多少人庸庸碌碌,只是為了讓 
                      財產多還要更多、土地大還要更大、豪華的房子更豪華……這都源於人心 
                      欲念。欲,是煩惱之源,會使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上人嘆言,「懂得賺錢」與「懂得用錢」,兩者境界天壤之別。「付出無 
                      所求,同時感恩對方,人生自能輕安自在!」 
                       
                       
                       
                      承先啟後,內外兼顧 
                       
                      「對外施以大慈心,使人間增福;對內抱持大悲心,相互關心。」與資深 
                      慈濟人談話,上人慈示要「對內關心」,同時「對外接引」。 
                       
                      「有緣才會同道。要留住資深者、用心帶領新發意者;唯有『留舊增新』 
                      ——持續傳承寶貴經驗、不斷培養新人才,方能達到廣度眾生的目標。」 
                       
                      「度人莫像提菜籃裝水,邊裝邊漏。」上人叮嚀,承先啟後、內外兼顧, 
                      並非易事,當心堅志定,恆持初發心。「要守住誠、正、信、實,也要守 
                      住志、心、戒、德。」 
                       
                      現今憂鬱症患者日增,上人勉眾照顧好自心。「心胸要開闊,莫動輒與人 
                      產生摩擦,才不致鬱結成病。若是封閉了心門,又沒有接觸人群,就會愈 
                      加鬱閉。」上人表示面對鬱閉心門者,要安慰開導、不離不棄,接引他入 
                      群處眾,在付出中心開意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