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不貪多,不計少
◎釋德
◆十月二十一日《農八月•三十》


靜思小語

不貪妄金錢數字多,莫害怕生命隨時光流逝;
要看重的是「時間」,創造有價值的生命。



計較「數字」生煩惱

「一般人總計較存款數字,多還想要更多;計較壽命長短,害怕生命隨時
光流逝,卻不懂得善用『時間』……」

晨語時間,上人闡釋「十六知見」之「眾數見」。凡夫偏好計較多、少,
愛、不愛等,生生世世累積成無量煩惱、造無量業。

佛典中有一則譬喻——有個人為了催討人家欠他的半個錢,不惜花兩個錢
搭船過江到對岸討債,又因欠債人已搬走,又花了兩個錢搭船回家,悻悻
然徒勞而返。

「生活中受到見解的驅使,遍造煩惱。」上人開示,人往往計較小事,使
心緒起伏,動輒瞋怒。「與其浪費四個錢去討債,招致滿心煩惱,不如善
用時間和健康的身體去付出,才不會空過生命。」

時間可以累積一切,為善者積功德,造惡者累罪業。上人勉眾:「隨著時
日累積,有人造惡愈多,煩惱也愈大;有人造福愈多,人生更具意義。身
處煩惱之苦或付出之樂,端看心念如何轉!」



禁「口欲」,調「心欲」

馬來西亞慈濟人在伊斯蘭教開齋節,發放物資給窮困人家,上人由此闡述
佛教「齋戒」意涵。

「『齋』指過午不食的戒法。佛陀制定日中一食之規,修行者晨起外出托
缽,最多只能走七戶;倘若不夠一天食量,也要甘願歡喜,調伏欲望。」

上人表示,飲食適中,身體才不會有負擔;然而人卻常禁不住口欲驅使,
吃下過量食物;甚至明知菸酒、毒品有害身體,仍無法拒絕誘惑而縱欲墮
落。

「『齋』,飲食要守時守節,莫放縱口欲。『戒』,戒心也,規範自心,
做該做的事,防非止惡。」

上人強調,佛陀不只教導弟子持齋,更要日日持戒。「從禁口欲開始,才
能再向內禁心的欲念。心寬多一寸,耐力增一分;慈濟十戒,須臾不可離
也!」